增程式车型在行业内看来就是垃圾方案,远远不如插混一根,纯纯画蛇添足。
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让业内人士来知道星辰汽车当前的研发方向,也会感到很惊愕。
放着插混和纯电方案不搞,居然去搞增程。
这真是乱烧钱!!
就算不计算电池,按照许易所要求的整套高级的增程动力系统,研发经费也要超过一个亿。
这还不涉及到整车的其他开发。
最终整车研发成本砸下来,恐怕要超过二十亿。
到上市卖不出销量怎么办?
这是一场豪赌。
……
会议厅。
“许总,按照您所提出的要求,下款suv咱们冲击在三十万以上的高端定位。
六座布局、高智能化、高配置、起步搭载l2车道级辅助驾驶。
最重要的是——空间要大、屏幕要大、座椅要大要软、还要有车载冰箱要大、外放电。
……
那么现在除了动力系统之外,还有很多核心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作为大沙发的座椅问题。
您要求前排双座都要标配座椅按摩和座椅通风,后排双座给通风配置,这一项的成本开支,恐怕有些过高了。
目前国内供应厂商的通风按摩座椅,采购价格大致在 /套,但噪音和舒适设计上,较之合资厂商差距很大,没有用户数据积累和人体工学研究,风扇噪音大,很难达到您所说的舒适要求。
如果采购合资厂座椅,那每套座椅的成本要干到 。
咱们是否可以在主驾标配座椅通风按摩,其他座位按照标准座椅配置,只给加热,这样成本还能省一大截?”
产品经理曾岱岩苦笑着说道。
说实话。
许易不光搞得动力研发部门压力很大。
就连市场部产品规划这边的高管压力也很大。
简直就是个“人形压力怪”!!
您自己听听这配置靠谱么?
一台车,两套按摩通风加热座椅、四套通风加热座椅。
光整车座椅采购成本就干掉了三万。
单个座椅的成本超过六千。
……
很多人以为,座椅通风不就是在座椅里安几个风扇嘛?
纯粹是汽车厂商乱抬价。
但实际上。
“座椅通风”这个配置,在早期是很昂贵的。
高端的燃油车,光选装座椅通风就要五六千,如果加上按摩功能,起码要到八千。
这主要是因为,座椅通风的核心组件目前都不能国产。
其中的“风扇、按摩模块、ecu”全都要依赖进口,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
——风扇要用进口的“低噪音离心式风扇”。
——按摩模块要用进口的“气囊式组件”。
——座椅ecu控制单元,要采用合资厂商才有匹配的“自适应算法”。
还有其他的风道材料,都得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