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高端难,难于上青天!
4月 。
由陈舟带领的混动研发部门,和东安动力进行了积极的对接。
市面上虽然也有几款增程式动力汽车,且他们都拆解过。
但在许易看来,那都不能算真正的新能源增程车。
主要差距有几点——
发动机热效率太低。(耗油、费电)
nvh静音做得太烂。(噪音)
发动机介入时抖动顿挫明显。(驾驶体验差)
……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
那当下的增程式汽车,开起来简直比燃油车体验还差。
距离他所要求的“静音、无感、高效能”的高端增程式系统还差之太远。
提出几点大方向的硬性要求。
许易就放手让研发团队去干了。
——1.5t发动机热效率优化到39%以上。
——发动机介入时,车内噪音控制在 /h时速发动机满功率运行,噪音控制在 。(在低速与高速工况都要低于环境噪音)
——驾驶体验保证无顿挫,方向盘无明显震动,震动幅度至少要低于 。
…
还是老套路。
足够诱人的项目奖金摆在那,完成后还有额外的分红股权发放。
这么明确又极致的要求。
让新整合的研发团队成员们直瞪眼,瞬间戴上了痛苦面具。
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完成?
要把东安动力的原厂发动机热效率,从37%优化到39%就已经是一项大工程,难度不亚于重新研发。
真达到这个数值,基本就超过当下超过所有国内自主车企的1.5t发动机。
同时还要避免爆震、兼顾体积重量。
放到合资品牌里,都接近第一梯队水平。
虽然陈舟之前拿出来了一套方案预想,可其他两项要求,也是实打实的变态啊!
同步进行下来,难度不是一点两点的倍增!
“要相信自己!”
“遇见瓶颈和困难了,多拆拆合资友商的发动机,研发经费管够!!”
许易则用力拍着陈舟的肩膀,一顿安慰和激励输出,震得对方都恍惚了!
——害。
1.5t而已。
又不是干大v8和v12。
国产发动机的道路虽然艰辛,可还是很有希望的。
毕竟增程式动力系统是固定在特定转速区间。
国内的很多车企之所以不砸这个研发,是因为觉得投资回报率跟不上。
放着插混和燃油系统的发动机研发不搞。
去单独研发被主流市场不认可的“增程发动机”?
研发了也卖不出去啊。
“冰箱彩电大沙发”打法没在市场爆火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