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掩膜台双核心技术难点?给我破!章

即便陈延森每天都把【普朗克时钟】的天赋拉到极限,前路依旧困难重重。

刚解决完a问题,转眼又冒出一个b问题,再次把路堵得死死的。

可在一帮行业顶尖专家看来,陈延森的能力已属妖孽,仅凭一己之力,就研发出了更先进的控制算法。

换作他们,没个七八年时间都琢磨不出来。

结果半个月不到,这群各地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士、教授和院士们,对陈延森的称呼也从“陈总”、“陈老板”变成了“陈先生”。

一些能放得下脸面的人,甚至喊起了“陈老师”。

其中就有哈工大的章延杰,再过四年就奔五十岁了,却整天围着陈延森打转,一口一个陈老师的叫着。

这时,章延杰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凑到陈延森的面前问道:“陈老师,您昨天说的扰动补偿算法流程图,我回去想了半宿,有个地方还是没吃透。”

他顿了顿又说:“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在估算外部扰动时,怎么平衡响应速度和估算精度?我按您给的参数做仿真,响应快了,误差就飘到 ,响应速度又变慢了,遇上突发的扰动情况,根本来不及补偿。”

陈延森停下脚步,紧盯着屏幕看了几十秒,随即开口说道:“老章,你看这条扰动曲线,外部干扰不是恒定的,比如气浮组件的压力波动,有时候是高频小幅度的,有时候是低频大幅度的。

你之前用的是固定增益的卡尔曼滤波器,自然没法兼顾速度和精度,可以加个自适应增益模块,让滤波器自己判断扰动类型。

高频小扰动时,把增益调大,加快响应;低频大扰动时,降低增益,减少误差。

我昨天做了组仿真,用这个逻辑,响应时间能控制在 ,你今天试试这组参数。”

章延杰眉心深蹙,过了好一会儿,才拍着大腿喊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要分扰动类型调整增益!”

有些技术障碍,其实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可要是没人点拨,说不定就得在门口绕上数月、乃至数年的弯路。

听到动静,周围几个埋头干活的研发工程师也围了过来。

清华自动化系的李拓扑指着图上的模块问道:“这个自适应增益的阈值该如何设定?如果对扰动类型判断失误,会不会反过来影响精度?”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