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如今的规模化养猪场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从遗传育种、饲料工程、环境控制和防疫体系,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员。
否则,一旦出现大范围的猪瘟或呼吸道疾病,根据养殖厂的规模不同,损失金额就有可能高达数亿、乃至数十亿。
说白了,养猪这件事,没技术还真不行。
而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等环节,倒是可以归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陈延森听完王冠的回复,眼底的赞许之色更浓了。
要知道,如果把养殖产业的一整套流程,统统纳入业务范畴,起码也能提供十万个就业岗位。
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入账 。
更何况,随着拼呗、筷跑买菜和橙子超市的发展,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先从养猪厂开始,接着是养牛厂、养鸡厂、水产养殖厂、大棚蔬菜,然后再开民营农场,一边培养畜牧业、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技术人员,一边招聘一线操作工。
只要能形成规模化效应,一年积累的人道薪火,绝对不会比快递或外卖行业少。
“饲料尽量在本地采购,既能节省运费,还能带动产业链发展。
不过,你应该知道我的想法,等生产线组建完成后,还得要自产自销,只采买原材料即可。”
陈延森语气平淡地叮嘱道。
“老板,本地的饲料供应商我早就摸排过了,虚城有三家规模不小的饲料厂,我带化验室的人去取过样,玉米和豆粕的杂质率都控制在1%以内,氨基酸含量也符合咱们种猪的营养标准。
后续每月的常规采购,我计划从本地供应商那里拿65%的量,剩下35%的订单给东北的供货商,进而降低对单一供应链的依赖、提升议价空间。”
王冠条理清晰地解释道。
陈延森微微颔首,并未发表看法。
尽管他在涉足养殖业之前,也翻阅了数百本书籍和上千份学术论文,但也只是拥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在实操方面,还得依赖王冠。
毕竟,养猪不是搞计算机编程,必须得靠实打实的经验积累,一步踩错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就像他攻克非球面反射镜的抛光和镀膜技术时,便离不开实验室的支撑和配套研发设备的辅助。
单靠凭空设想,是绝对无法推导出让技术落地的改进方案的。
“至于自建饲料加工的问题,我的初步设想是分成两条线:一条做母猪专用预混料,精准控制钙磷比和维生素含量,提高产仔率。
另一条做育肥猪全价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能量配比,把料肉比再往下压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