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大笑
杨太后人老眼,为了方便她读看,这一篇文章的字体抄得很大,足有七页,每一页的字数都不多。
不仅如此,文中遣词用句格外平实,少有生僻字,甚至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用到任何典故,也无修饰,莫说读书人,就是念给街巷中的老叟小儿去听,也能很轻鬆地听懂,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讲解。
行文这样质朴、流畅,让赵昱几乎一读就读进去了。
既然是传,自然通篇都在讲人物、说故事。
故事先说辛奉某某年间如何缉凶犯,“戴月披星,追跡於坟塋荒野之间”。
又说终於得了踪跡,那辛奉如何彻夜奔走,“既晓,遇贼持械於破庙。”
“刃至,奉以臂抗之。”
但这样的行事,绝非没有问题。
他做事不甚守规矩,甚至判决未出,犯人已经落网投降,依旧要行殴打——上官尝劝之,奉怒目而对。
该走的流程,有些没有走,该匯报的工作,许多没有去说,我行我素,甚至於屡次与同僚、上司起衝突,引得衙门里头怨声载道。
但他待人又很仗义。
手下母亲重病,寻医问药无果,他记得自己从前在某某处听得一名病患吃了一副海上方得以痊癒,特地请了假,多方奔波问询,终於找回原处,將那方子买了回来。
上门捉贼,贼人逃遁,只剩贼母抱孙惶然无措,他看不下去,自掏银钱买了饼,因一番打听,知道其母自来良善,只可怜生了个討债儿子,又嘱託里正帮忙看顾,不要叫老人幼子惊恐生病。
年初上元走失妇孺上百人,他日夜不合眼,到处去找线索,最后那拐首逃脱,他领人外出追踪,一日不停,一路抽丝剥茧,寻踪觅跡,总结出拐首若干特徵。
结果官兵冒功,贼人奸猾,竟得以水遁逃脱,辛奉也受了重伤。
放跑拐首,自然是大错,回京之后,衙门照著规矩对他做了处置。
但数月之后,远在滑州,有人因听说了那辛奉总结出来的拐首特徵,將贼犯吕茂认出,上报於衙门,另又有人由辛奉从前对付吕茂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预备捉人。
文章写滑州如何捉贼,如何排布,不过寥寥几个词,不到十个字,已经描绘得布下天罗地网似的。
但写到这里,笔锋一转,写起了吕茂如何逃遁。
他怎么临时预订船只,换衣服,如何准备,又怎么得人示警及时发现不对,立做奔逃,如何將友人小儿作为人质,甚至杀害示警的旧友,最后逃到船上。
至於船间,他如何谨慎小心,最后大放狂言,翻身入水而遁——结果遁进了渔网里,被渔夫们一把拖曳上来。
贼首吕茂落网。
而不久之后,京中同外州,许多走丟妇孺逐渐还家。
死里逃生,家人重逢,虽只用了很少的一点笔墨,但足以叫人想像其中场面。
赵昱虽是天子,却也是人。
他跟著故事的走向,一颗心全然被牵动,或愤怒、或感动、或兴奋,等看到吕茂终於落网,虽然早知道这个结果,还是忍不住拍了案,屏住的一口气,终於长长吁了出来。
故事最后,文章的时间线又回溯到辛奉至於延津县养伤时候,有人去问,问他为了追凶落得这样伤重情况,將来多半还要降职罚俸,即便后续再有人把那贼人捉住,对他也並无半分助益——他怎么想,会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