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骆森,陈九源闩好院门,回到屋内。
他将那本《鲁班经》残卷郑重放在八仙桌上,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光,解开层层油布。
一股桐油与木料的香气扑面而来。
《鲁班经》残卷是手抄本,纸张坚韧,字迹是工整的馆阁体小楷,一丝不苟,充满匠人的严谨。
他翻开第一页,上面是一幅精密的建筑榫卯结构图,旁边用小字标注:
「阳宅中宫,立柱为脊,当用『偷心造』,引气归元……」
再往后翻,全是关于如何将风水堪舆的结论,与具体建筑工艺结合的营造法式。
如何在梁柱接合处,通过改变榫卯的形状引导建筑内部气场流动;
如何通过调整砖墙的砌法,达到聚气或散气的不同效果。这些都是早已失传的营造秘术。
陈九源指腹摩挲纸上纹理,前世建筑史的知识储备,与今生风水师的堪舆术数,被这本薄薄的残卷彻底贯通。
他脑中那些关于「气」与「煞」的抽象理论,不再是悬浮的概念。
它们找到附着的实体——榫卯、砖石、梁柱。
他过去只能通过符咒、法器等外力干预既成的风水局,如同隔靴搔痒。
现在,从单纯的「看风水」进阶到可以「改风水」的更高层次。
这本残卷的价值远超他的想像。
--------
翌日清晨,天光大亮。
骆森开一辆福特T型轿车,停在风水堂门口。
陈九源早已收拾妥当,他将临摹的水道图和几份关键档案的拓印本卷好,放入一个布袋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