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哎呀,不必多礼,坐。”

欧阳修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自己则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你来得正好,如今台中风宪稀薄,诸事繁杂,正是用人之际.你这‘殿中侍御史里行’,虽为里行,权责与殿中侍御史无异,可风闻奏事,弹劾百官,关乎朝廷纲纪,责任重大啊!”

“是,下官定当恪尽职守。”陆北顾应道。

欧阳修点点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

见陆北顾第一次当官还有些拘谨放不开,欧阳修也不马上跟他说工作上的事情,而是问道:“做官之后的待遇,有人跟你交代过吗?”

陆北顾有些茫然。

“没人跟我说过。”

“那老夫这个做上官的得跟你说,先说每个月发到手的钱粮。”

欧阳修拿过他的敕牒看了看,一边看一边说道:“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正俸呢,是每个月 ,因为你没有馆阁的‘职’,所以就没有职钱,而且作为京官也没有职田钱不过咱们御史台现在人少,所以你分到的厨食钱就很多,每个月有20贯。”

大宋制度,京官有厨食钱,数额从 、35、 ,具体分多少,跟本部门的厨食钱总数和在职官员人数有关系。

而外地官员,正是因为没有厨食钱所以才搞了职田,真宗时期规定各州县职田按其亩数,收获粮食售卖所得钱财,一半给主官,一半给佐官和幕僚官,而如今规定的更详细一些,将州县分为七等,州县各级官员均授予 。

“所以,目前你每个月的钱粮收入,是 。”

多少?

幸福来得有点突然,陆北顾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要知道,普通开封市民的平均月收入,也就5贯钱啊.要是把米也换成钱,他相当于每年俸禄收入就超千贯了。

当然他收入这么高,跟目前御史台缺人以及欧阳修的照顾是有很大关系的,御史台作为京城的重要部门之一,每个月分到的厨食钱很多,但现在算上他,大猫小猫一共就三只,就算都顶格发,钱也根本分不完。

所以,他才领到了跟三司使同水平的厨食钱,属于宰执之下的最高水平。

“多谢中丞照顾。”陆北顾很感激地说道。

他又不是傻子,很明显御史台的厨食钱怎么分配,完全是由欧阳修这个主官决定的,要是欧阳修不愿意多发,每个月就给他按最低标准发2贯,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年轻人别感觉俸禄多,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雇佣仆役、娶妻生子、往来应酬、接济亲朋,哪样不需要钱?”

欧阳修打趣道:“老夫最有钱的时候,就是当初刚当官的时候,越往后,俸禄越多不假,但反而越不够。”

随后,欧阳修又给他介绍了在大宋当官的其他福利待遇。

物质上的,包括但不限于在每年春冬两季发放的罗、绢、等衣料,以及逢年过节发的茶、酒、薪、蒿、炭、盐等物资。

非物质的,则包括致仕养老待遇、转官待遇、恩荫待遇。

如果以从六品下的官职致仕退休,可以领取在职时一半的正俸作为养老金,而在退休时也会被授予一个更高的散官衔以示荣宠,同时有机会获得一次荫补子孙的门荫机会。

当然,仅仅是机会,现在门荫的口子收的很紧,只能推荐一名子孙为官,而且能否成功,以及成功之后要排队多久,排队之后又能分配到什么官职,都是不确定的。

但这已经为家族后代提供了一个科举之外的入仕渠道,是士大夫维持家族延续的关键,跟科举虽然没法比,但起码能保证在自己死亡后,后代哪怕没出息也饿不死。

“好好努力,等你从六品升到五品,穿上绯袍了,就能每年领绫、绢作为衣赐,然后每个月还有额外的添支钱,一般是 、 、 。”

嗯,在元丰改制之前,大宋文官都是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的。

而入仕起点就是从六品下的陆北顾,距离五品其实也不是特别的远。

给陆北顾介绍完了当官的福利待遇,欧阳修才开始正式给他介绍御史台的工作。

首先,按国朝制度,陆北顾作为御史每月要向官家上疏报告一次,称为“月课”。

他可以把平时听到的除自己以外其他官员的任何相关情况都写到奏疏里,由御史台统一上交给官家,这种给官家的报告不必一定要有依据,被称为“风闻弹人”。

而如果奏弹不实,他也不会因此受到惩罚。

但是身为御史台的御史,若是他在上任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会被罚一大笔足够他倾家荡产的“辱台钱”,再不弹,则会贬官。

所以,不喷人.呃,不弹人是不行的。

交代完了工作内容,欧阳修说道:“你年少成名,然则台谏之位非同小可,非仅凭才学便可胜任,需得有胆识,有风骨,能持正不阿。”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尤其须知,言官一纸弹章,可令人青云直上,亦可令人身败名裂。用之得当,可肃清吏治,匡扶社稷;用之不当,则可能沦为党争工具,徒增纷扰。你初入台谏,凡事要多看、多听、多思,谋定而后动.吴中复为人刚直,经验丰富,你可多向他请教。”

“谨遵中丞教诲。”陆北顾将这番话牢记心中。

欧阳修此言,既是上司的训导,亦含有座师的关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