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谋划东北,编成东北先遣队!

何建新的第一大队,向察哈尔、热河一带压进。

不用急着攻城略地,主要是制造战机,牵制鬼子的兵力。

同时侦查当地的敌情和民情,为后续发展做准备。

孔捷的第二大队不动,继续留在晋北‘守家’。

晋北是独立支队的老根据地,是后方的根基,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粮食、弹药、兵源都从这里来,只要晋北稳定,其他部队就能放心出击。

剩下的三个大队,各自负责现有防区的防御和游击作战,配合主力行动,不能给鬼子任何喘息的机会。

至于特种支队,还在整合训练,各兵种的协同还没磨合好,暂时不安排具体任务。

等陈铭学习回来后再做部署安排。

“你多关注一下他们的训练进度,有问题及时跟我联系。”陈铭开口说道。

“是。”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向兴安岭地区渗透,打一打基础。”

陈铭的表情严肃起来。

“我计划派小股部队进入兴安岭,尝试和当地的抗联建立联系。”

”要是能在山区发展根据地,咱们就能开辟进入东北的路线。”

他深知这件事的难度,解释道:

“伪满地区的老百姓,长期被鬼子和伪满政权控制,信息封锁得严严实实。”

“大多数人连‘八路军’‘共产党’的名字都没听过,抗日力量又薄弱,咱们的根据地发展土壤几乎为零。”

说到这里,陈铭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感慨:“咱们在晋省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老百姓的支持。”

“每逢大战,老百姓挑着扁担、推着独轮车给咱们送粮食、运弹药,甚至冒着枪林弹雨救伤员,这才是咱们的根基。”

“没有根基,再强的部队也扛不住风雨。”

“所以,想要谋划东北,必须先开辟革命土壤,让老百姓知道咱们是谁,知道咱们是为他们打仗的。”

而开辟土壤的关键,在陈铭看来,就是消灭兴安岭地区的土匪。

“那些地方的土匪,长期欺压百姓,抢粮食、抓壮丁,老百姓早就恨之入骨了。”

“咱们先把这些土匪打掉,既能为民除害,又能让老百姓亲眼看到咱们的行动。”

“让他们知道,八路军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是能给他们做主的军队。”

“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第一步。”

原先我军初入东北时,没有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还能够胜利吗?

这也是我军初入东北后失利的一大原因,缺乏老百姓的支持,缺乏发展的土壤。

后期我军战略部署转向农村,开辟稳固的根据地,获取老百姓们的支持后。

情况才好转过来,等到出东北南下时,已经有百万大军了。

陈铭笑了笑,补充道:

“而且打土匪是咱们独立支队最擅长的业务。”

“不管是主力部队还是地方武装,哪支没跟土匪交过手?”

“用咱们最擅长的事,迈出最关键的一步,再合适不过。”

计划定了,选哪支部队执行却成了难题。

陈铭分析道:“进入兴安岭的部队,一开始没有老百姓支持,肯定处于无后勤状态,规模不能太大,最多一个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