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是真的没有了。
同时,陈铭还组织了秋收后抢种荞麦,糜子,豆子等粮食作物,作为这次受灾的补充。
虽然这样做会一定程度影响土地的肥力,影响明年的耕种。
可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要趁着时间还早,把粮食种下去作为旱灾的补充比什么都重要。
在陈铭的组织下,粮食陆续被运送到后方,以及其他受灾严重的兄弟部队。
对于陈铭的这个行为,后方给出了极高的赞扬。
特别是对陈铭组织生产建设,学习南泥湾的经验,在根据地内大面积垦荒,修建水利设施的措施提出了重点表扬。
在普遍的旱灾,粮食大面积减产下。
独立支队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满足自身所需的同时,还支援了其他地方大量的粮食。
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经验。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
这段时间里,陈铭一直支持着根据地的建设,同时抓紧整训部队。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独立支队完全恢复了元气,比原来还要强大。
陈铭准备对鬼子动手了。
首先选定的目标,是岚县,平安县这两座县城。
平安县的位置非常重要,鬼子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大队的兵力,岚县同样也是如此。
这是扫荡晋西北地区的关键跳板。
两个大队的鬼子,这可是一口大肥肉,只要吃掉了这两个大队的鬼子,解放岚县和平安县。
日军就彻底失去了扫荡晋西北的可能,就算要扫荡,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是,日军即将深陷太平洋战争的泥潭,还有调动这么多资源的能力吗?
特别是山西还不算什么重要的地方。
在陈铭的命令下,部队朝着平安县方向运动。
在这里,孔捷却遇上了他的老战友。
晋西北铁三角,竟然以这种情况相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