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那个时候,日军的飞机会最先被抽调走。
鬼子没有了轰炸机之后,陈铭就有足够的把握,给鬼子整一波大的了。
部队整编如火如荼的进行,新兵训练也在持续进行。
秋收也进行到了尾声。
不过,这一次的收成,让根据地的战士们和老百姓们心里都压了一块大石头,有些喘不过来气。
因为旱灾,粮食大面积减产,减产幅度达到了 %。
有些受灾严重的地方,甚至大面积的绝收。
加上日军的封锁日益严峻,还趁着秋收时发动大小规模不等的抢粮行动。
在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下,根据地进入了物资最为匮乏的时期。
很多军分区的战士们,每日的粮食配给只有六两,战士们都在饿着肚子在打鬼子。
而独立支队所在的地区,因为占据了晋西北五寨-岢岚河谷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地。
日军没有进犯独立支队的防区,只是采用重兵封锁的策略。
同时,陈铭还在之前学习南泥湾的经验,组织大面积开垦荒地的同时,还修建水力设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食的生产。
独立支队这次困难的时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同时,先前的作战中,部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足够部队自身使用一年多的时间。
所以在这次的旱灾中,独立支队不仅能满足自身所需,还有粮食富余。
独立支队控制的两个县城及周边的地区,是晋西北少数的产粮地。
两个县城的产量,直接就占了晋西北粮食产量的30%。
这次因为独立支队本身的存粮就足够满足自身需求,可以拿出一部分加上这次秋收的产出,支援给其他军区和后方。
经过沟通后,陈铭和地方政府共同协助下,拿出了 。
拿出 。
这已经占到了这次两县秋收总产量的40%了。
属于是老百姓和独立支队的战士们勒紧裤腰带才能挤出来的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