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帕尔蒂吉斯港,北岸的汉科角锚地,也都用高爆弹炮击过了。再呆在这儿,敌人估计都要起疑了吧?”
9月7日,凌晨时分,希乌马海峡北口附近的海面上,“拿骚号”战列舰的司令塔里,
舍尔中将的得力臂助、德玛尼亚第1战列舰队第1分队的指挥官、赫尔曼.诺德曼海军少将,百无聊赖地又灌了一口咖啡提提神,一边忍不住自言自语。
舍尔中将的第1战列舰队一共有2个分队,第1分队就是4艘“拿骚级”,第2分队则是4艘“赫尔戈兰级”。舍尔中将经常亲自指挥那4艘战斗力更强的新船,而把4艘相对老旧的“拿骚级”丢给赫尔曼少将指挥。
当然,今天这一战,为了让诱敌计划更容易得手,舍尔中将不仅仅给他留了4艘“拿骚级”,还给他配了3艘航速更慢的前无畏老船、已经退居二线的“腓特烈三世级”。
这一方面为了是尽量增加点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到时候为己方“逃跑不力”找点借口,勾引敌人放心追。
现在,赫尔曼少将很担心,自己这次是不是演得太过、太假了,以至于敌人再也不会上钩了。但内心的不甘,上峰的命令,又让他想尽办法继续演下去。
要知道,巴西列夫中将进入里加湾并追杀上伯迪克少将,是9月4日下午的事情。
9月5日天亮后,巴西列夫中将就发现自己被连夜进入里加湾的舍尔中将的战列舰给堵了。到5号傍晚,经过一整个白天的追杀,露沙巡洋舰队基本上被杀得七七八八,然后夺路躲回了希乌马海峡。
所以,整个5号的夜晚,和6号一整天,巴西列夫中将那6艘小船始终躲在海峡里,已经躲了整整 。
赫尔曼.诺曼的少将,也就在希乌马海峡的北口,堵了他整整 。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正常一点,他不得不随机应变,在这 。包括炮击了芬兰湾入口南岸的帕尔蒂吉斯港,又炮击了芬兰湾入口北岸的汉科角锚地。
这些港口和锚地规模都不大,也没什么值钱的目标,只能炸烂几艘破烂老旧的民船、一些码头设施和仓库房子,战果聊胜于无,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闲着。
另外,说句题外话,北岸芬兰省境内的“汉科角”这个地方,早在 ,即著名的“汉科角海战”。
当时的交战双方是露沙舰队和瑞典舰队,最终露沙舰队在彼得大帝的亲自指挥下获得大胜。那场北方战争,也最终把瑞典人的芬兰地区夺了过来,从此变成了露沙的国土。
所以“汉科角海战”在露沙海军史上的地位非常高,等同于海军的立国之战。如今露沙的主力无畏舰“甘古特级”的命名,其实就来自于那场海战——
“甘古特”这个词,其实就是“汉科”这个地名的露语音译。
时隔 ,或许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宿命吧。
,也为他们赢得了芬兰和爱沙尼亚。
,或许也会失去芬兰和爱沙尼亚。
……
就在赫尔曼少将忐忑等待的时候,鲁路修上校的计谋终于没让同僚们失望。
天色渐明之际,东边的芬兰湾内,一群浩浩荡荡的舰队,终于出现在海平线上。
空中,也开始出现露沙人的侦察机,应该就是要为舰队提供索敌和校射的。
这场海战的交战海域,离陆地只有 。
整个芬兰湾入口海域,从南到北,一共也就 。赫尔曼少将的舰队如今的位置,距离南岸的希乌马岛只有 ,刚好位于主航道的正中间。
(注:海战地图如下图)
好在,德玛尼亚人也同样有所准备。
看到敌舰出现在海平线上的那一刻,赫尔曼少将也不再保持无线电静默(其实离海岸那么近,保持了也没用),立刻先发报给如今位于希乌马岛和萨雷马岛之间海峡海域的希佩尔中将,
请求希佩尔中将立刻带领他的3艘“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绕道前来汉科角和希乌马海峡之间的海域助战。
希佩尔中将收到电报后,自然也会立刻赶来。不过考虑到两地之间有 ,希佩尔中将以 。如果赫尔曼少将立刻掉头跑路、跟希佩尔相向而行的话,则能缩短到2个半小时。
然后,赫尔曼少将又发了第二封电报,请求岸基飞机起飞,同样为舰队提供空中侦查和校射,以及攻击敌军侦察机。
位于他南边 ,数十架德玛尼亚侦察机和战斗机,也立刻陆续升空,向战场赶来。
德玛尼亚陆军是9月2日夜间登陆的希乌马岛,至今都还没有彻底控制岛上全境。还有一批敌人被堵在岛屿最西边的海角上,德玛尼亚人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肃清他们。
而在岛上赶工抢建野战机场,也是鲁路修参谋的建议。因为鲁路修已经意识到,德玛尼亚陆军的其他占领区,距离这处可能会爆发海战的战场实在太远了。
马肯森元帅的第 、原先连里加周边都没打到。德玛尼亚军的后方正规机场,要一路退到梅梅尔才有,而梅梅尔飞到芬兰湾入口,足足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