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永远废掉多佛港
加莱港格里内海角的这些炮群,在开火之前,就被按计划分成了五个群组。
作战时,这些火炮也会分组交替开火,以免互相干涉弹着点的观测结果——这个时代,还没有发明海军主炮染色弹的技术。多艘战舰或是多个炮塔齐射,一旦炮弹散布比较大,很难分辨出哪个水柱是哪颗炮弹爆炸激起的,也会影响后续校射的效率。
所以凯特尔上校在战前就和勒布中校、以及另外几名分管中校一起商量好了分组计划:
全部8座 /3/2划分成3个小组,开火时也各自找一个目标,然后每组间隔 。也就是说,每一个炮塔, ,过 ,依次循环。
这个3/3/2的划分也不是乱划分的,而是根据这些炮塔本身施工安装时的自然分布来划的。
建造的时候,因为格里内海角白崖半坡的地形限制,当时这些炮群就被分在了三片相对集中的阵地上。每一块阵地的炮群集中轰一艘船,散布才能做到最好。
战列舰对战的时候,这种“半齐射”容易引入新的误差,主要是军舰在主炮开火后会横摇晃动,让战列舰主炮的实际仰角处在随时波动中,影响精度。
但岸炮就不存在这一劣势了,因为大地是不会晃动的,“半齐射”战术刚好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又完全规避劣势,简直不用白不用。
除了装甲炮塔群的那3个分组以外,全部5门 ,全部 ,每个组共享预设参数和校射数据。
同时,考虑到多佛港主要有两片锚地,包括多佛港主锚地和旁边几公里外的福克斯通锚地。在战前计划时,所有3组装甲炮塔都被要求将目标设为多佛港主锚地,而所有列车炮瞄准次要的福克斯通锚地。
空中也会有两艘悬浮在4千米高空的飞艇、对着 。
随着凯特尔上校的“开火”指令装甲炮塔群a组的3座6门 ,朝着多佛港主锚地的预设泊位坐标射出6枚 。
同时,列车炮群那边,2门 ,射出了2枚 ——列车炮装填太慢,4分多钟才能射一轮,所以不能5炮齐发,只能是每次1~2发,慢慢校射。
炮弹破风飞行,发出撕裂音障的尖锐啸叫,足足需要将近 ~ 。如果对面的军舰是处在 。
但是很幸运,对面的军舰都是停泊状态,这一最主要的命中率干扰因素,也被彻底消弭了。
,所以5门 /1/1/1分组,刚好确保最后一轮的炮弹落地时,第一批开火的2门 。
至于 、分成3组、每组间隔 ,分三组就够了。 。
,勉强也能射到那么远,因为德玛尼亚的 。相比之下,那批 。
、炮管内加速的行程更久,在改装了炮尾药室、采用不计身管寿命的强装药发射模式时,勉强也能够到点 。只不过这种打法,炮管的精度寿命会锐减到只开 。
然后只能拉回去扩膛重新划膛线,扩两次后就彻底废了。第一次扩膛后可以装 。而且装 。
两次扩膛全加起来,全寿命总开炮次数也就 ,帝国还没有准备 ,不需要专门另开一条生产线——
当初“最终扩膛到 、发挥剩余寿命”的想法,也是鲁路修上校提出的。还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说帝国没有 ,再浪费产能单开产线。
但鲁路修上校当时还是坚持把这个计划作为备用方案写进去了,并且说不用单开产线,只是作为备用技术论证。因为鲁路修知道,意呆利人的舰炮公司“奥托.梅莱拉”,一开始就是仿制德玛尼亚 ,也做过老炮强装药使用、随后扩膛的计划,扩出了 .6吋),战后给“安德里亚多利亚级”无畏舰改装时,就用了这个方案,还开了炮弹产线。
历史上,意呆利人别的水平或许不行,但是在给大炮强装药不计寿命增强威力、以及事后扩膛挖潜方面,素来是有一套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不然地球上二战时也搞不出“维内托级”的“ky炮”。
既然奥托.梅莱拉公司已经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帝国也不妨把这个备用技术路线规划进来。到时候只要灭了意呆利,这些东西直接拿来不就能用了么?
这叫废物利用,一点都不浪费资源。
鲁路修这样做计划的时候,海军的希佩尔中将最终审批计划时、看到这些备注,也是瞠目结舌,但最后还是暗暗批了。
鲁路修这小子好大的口气!这是藐视意呆利人藐视到极点了。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把对方视为“打怪升级、杀人夺宝”的经验包。就像魔兽亡灵玩家操作着3级死亡缠绕技能的死骑、看到人族农民时就欣喜大喊:“我的骷髅!”
一切都安排得那么精密,工夫都在战前的参谋准备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