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西线大轰炸

空袭结束后,表彰立功将士,有好几名军官都得到了拔擢,

其中击沉“米诺陶级”装甲巡洋舰的官兵,因为在战斗中被击落牺牲了,其中1艘飞艇还撞向了敌舰,所以战死的 、按拔擢后的待遇标准抚恤其家属。

活下来的官兵中,胡戈.施佩勒所在的那艘飞艇,也全都升了一级,因为他们独力击沉了1艘老式装甲巡洋舰。

艇长被晋升为少校,而胡戈.施佩勒也晋升到了上尉,得到了将来独自指挥一艘飞艇的机会。

而击沉“海王星号”无畏舰的功劳,最后经过评审,判定l 。

这艘飞艇上的瞭望军官、一名出生在威廉港的原炮兵空中观察员,艾尔哈德.米尔希中尉,也晋升为了上尉,也得到了将来独自指挥一艘飞艇的机会。

胜利返航之后,飞艇队上上下下都得到了丰盛的款待,而飞艇指挥部门则决定:

明天再执行一场对哈里奇港的轰炸;

后天则要对哈里奇港、罗塞斯港都进行轰炸。

一言以蔽之,就是哈里奇港可以每天炸一次、罗塞斯港两天炸一次。

,只是飞艇抵达时,战斗侦察机来得更快了,高炮也愈发严阵以待,提前准备好了一等飞艇靠近就开火。

港口里的军舰也几乎没有停泊状态的了,哪怕飞艇临时转道去附近的其他港,比如大雅茅斯,也捞不到什么便宜。

最终只能是用小炸弹胡乱蒙了一圈,又蒙死1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然后就返航了。

而 、以及对罗塞斯港的第2次轰炸,效果就很差了。

对哈里奇港的空袭,仅仅又炸沉了1艘驱逐舰,炸毁数条补给舰、油船。而对罗塞斯港的空袭,倒是对已经受伤正在紧急抢修的“科林伍德号”无畏舰,又补刀了一番,又炸中了2枚 。

可惜依然没有炸沉,最多只是让那艘船的维修时间从小半年延长到了大半年、让敌人再多几十万镑修理费成本。

而之所以说这两次空袭效果很差,原因不仅仅是战果少,更重要的是,敌人的防空抵抗火力也变得愈发凶猛了。

已经有布列颠尼亚战斗机试图把各种各样的枪械都搬上飞机,竭尽全力对空扫射。

还有地面的炮兵部队,甚至有紧急改装战舰上的 。

哪怕这种临时措施很不稳定、开几炮就可能导致副炮损坏、甚至很容易出事故,布列颠尼亚海军炮手们也在所不惜。

原本最大口径的防空炮,也只是3吋级的 ,火炮的最大射高自然会进一步提升。这时候, 。

在布列颠尼亚人不惜损坏了数十门 。

更要命的是, ,终于误打误撞摸索出了一种新的防空弹药。

有一些战斗机把白磷弹和其他各种弹药的枪械搬上了飞机,作战时如同死马当活马医一般,变着法把所有类型的子弹都拼命朝飞艇泼洒——

或许有人会觉得诧异,“白磷弹”这种弹药怎么随随便便就能拿得出来?但事实上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白磷弹”是一种早就有的弹药,已经存在了 。

历史上用白磷弹打飞艇这种操作,并不是一种“产品”的发明,而只能算是一种“使用方法”的发明,也就是把一种早就存在的东西,用于一种新的用途、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奇效。

之前不是没有白磷弹,只是没人想到用白磷弹去打飞艇。

现在布列颠尼亚人已经被逼急了,什么手段都往上怼,误打误撞试错成功,也并不奇怪。本来很多用法创新都是被敌人的持续单方面吊打逼出来的。

布列颠尼亚人这几天都快抓狂了,不但全体飞行员和防空炮手各种发掘群众智慧、头脑风暴。

就连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工程师,都临时教了飞行员们一些危险的、让飞机引擎过载以获得最高爬升效果的小窍门,就是为了让飞机开火时飞得尽可能高。

最后在种种组合努力尝试下,终于有1艘飞艇在轰炸时被飞机射出的白磷弹击中,化作一团火球坠落在北海上。

截止到7月 ,29/ 、2艘驱逐舰、若干补给船、加重了“科林伍德号”的伤势。

却累计付出了损失4艘飞艇的代价,总的来说,这个战果已经不怎么赚了。因为4艘飞艇的造价,就相当于1艘轻巡加2艘驱逐了。

德玛尼亚军只是额外赚了几艘补给船、油船、以及加重了“科林伍德号”的伤势。

另外,就是导致敌人自己折损了十几架飞机和几十门防空炮/副炮——而这些损失,并不是飞艇轰炸打出来的,只是布列颠尼亚人自己病笃乱投医,为了加强防空,无所不用其极、自己冒进造成的机械故障和事故损失。

那些飞机都是为了爬升到能够打到飞艇的高度,自己做激进违规的危险操作,最后自己高空失速坠毁了。

副炮损坏也都是违规临时改装、超大仰角开炮,最后出了事故。

仗打到了这一步,当德玛尼亚海军发现布列颠尼亚人已经掌握了“白磷弹可以烧毁飞艇”这一秘密后,再执行飞艇轰炸任务就是找死了。

所以,一切轰炸行动到此为止,以后所有飞艇都不再执行任何白昼轰炸任务。

最多只能在最高升限下、执行一些不需要精度要求的夜间轰炸,而且飞行高度绝对不能低于 。

但考虑到夜间轰炸必须炸足够密集的大目标,所以将来最多也只能再炸一阵伦敦核心市区罢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