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治治德玛尼亚人的精益求精病

鲁路修捋顺了思路后,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语重心长地点拨古斯塔夫:

“所以,古斯塔夫先生!我们现在能发现这么多问题,这是好事儿啊。发现了问题,说明我们至少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目前帝国煤炭不缺,但煤炭运力不足。要解决这一点,又需要钢材来造铁轨和火车,而炼钢又需要更多的煤,尤其是进口的优质调配比焦煤原料。

那么,我能想到的一个关键破局点,就是帝国需要在鲁尔区、大肆扩建低成本炼‘只能满足基本质量的钢材’的产能。

这种劣质钢材,不用非常精细地除杂,也不用精细配比的焦煤来作为除杂还原剂,就直接用普通动力煤炼焦,然后用炼低成本钢。克虏伯作为炼钢大王,这方面可是责无旁贷。”

古斯塔夫毕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德玛尼亚实业家,几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商界习惯,让他根本无法自己想到这种损招。听完鲁路修的建议后,他几乎是下意识跳了起来:

“鲁路修上校?!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么?你是想毁掉克虏伯这个品牌的商誉吗?而且那种随便用动力煤炼焦再粗制滥造出来的钢材,有什么用?哪个军工客户敢用?”

鲁路修:“我没让你给军工客户用——但是你难道没有发现么?帝国原先的炼钢业太良心了,钢材的行业最低质量标准定得太高,很多时候,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东西,其实没必要用好钢来造。

你怕没客户要,我就可以马上帮你想两个客户:首先,你可以跟国铁公司申请,战时要扩大机车产能和增加铁轨复线率。有些新铺设的复线铁路,就没必要用太好的钢。

尤其平原地带的铁路钢轨,稍微差一些火车也能跑,不会有安全问题。而货运专用的路线,车速比客运慢,铁轨质量差一些是无所谓的。无非是运载量大一些,但只要枕木和碎石地基扎实,别下沉就好。

此前和平年代,帝国修造的铁路,都要求钢轨至少保质 ,用上 。但现在是战争年代,战争年代你造质量那么好、保证能用 ?

稍微偷工减料一点,在可控范围内偷工减料,只要经过技术验证,确保能稳稳用20年、保养好用 !战争胜利后,等帝国恢复了元气,将来和平年代再慢慢迭代基建也来得及!

至于火车车皮,就更不用说了。火车的防撞质量要求应该比汽车更低才对!因为不会有别的车来撞火车的!就算车头不能用劣质钢造,车皮绝对是可以的。

有了劣质的铁轨和车皮,就可以把煤炭源源不断运到全国各地,其他民用物资的运输也不会受军列的明显影响。你要知道帝国的经济受铁路的影响比其他敌国都更明显。因为和平时期我国的铁路太好用了,全国工农企业对铁路的依赖性都太高了。”

鲁路修这个观点,其实来自于后世二战中“自由轮”案例的启发。

地球上的二战历史中,丑国为了对抗潜艇战,就想出了号称“自由轮”的计划,让本国造运输船的那些船厂、每周能下水一艘大船。最后造船的速度比敌军潜艇击沉的还快,也就扛住潜艇战了。

而“自由轮”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降本增效、在于“偷工减料”,从用的钢材是劣质钢开始,每一步都在偷,别的船舶设计寿命可能是二三十年以上,而自由轮的设计寿命只有五年!

五年之后继续正常跑的倒也有,但往往都会被拿去研究,看看它为何能如此长命。

而既然丑国和布国那些海洋国家能够搞自由轮。

德玛西亚这样铁路上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搞“自由列车”?

而且,鲁路修前世玩《钢铁雄心4》,游戏里一项铁路科技“国铁52型”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初他一开始玩游戏,还以为年代更靠后的火车性能会比早期火车更强,比如拥有比“装甲列车”更不怕空袭破坏的抗性——

但后来玩多了才注意到,游戏里最后一代火车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宜”,用的资源更少,而性能是完全没提升的。

地球历史上,二战后期的火车也是减料减质、降低成本的。可惜一战时候反应迟钝的官僚没有注意到这个可以节约的点。

原本钢轨设计寿命三十年,鲁路修良心一点,也不求降低质量到五年十年了,但降到二十年,实际使用还能延寿几年,绝对够打完这场世界大战、再熬过中间的停火期、再彻底结果敌人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