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金属蒙皮材质的对海攻击机,想要执行俯冲轰炸是肯定不可能的,飞机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大过载,会直接解体的。
因此,这个世界直到 ,应该就只是鱼雷机了。
而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的攻击特点,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鱼雷机必须低空进入、然后尽量贴着海面投放鱼雷。俯冲轰炸机才是高空进入、以几乎垂直角度攻击战舰。
而一个没有俯冲轰炸机的世界,高平两用舰炮还要 。
鲁路修不会让丑国人拖到俯冲轰炸机出现的时代的。
未来的大西洋战场,或许会变成一个双方航母互相提供战斗机掩护和侦查校射、辅之以鱼雷攻击,但最终舰队主力仍然由“蒙大拿”对轰“兴登堡”的世界。
航母还是会生出来,但或许来不及发展到完全态,世界就长久和平了。
或许鲁路修的这个推演不一定准,但他愿意为这一切而赌。德玛尼亚的资源有限,他必须一开始就锚定一个目标,锚定一个预计的终结一切战争的最后时间点,然后为这个时间点而努力、布局。
如果最终做不到,需要微调,那他也只能坦然接受这种预判失误,并且付出调整的代价。
天下哪有打仗和搞军工没风险的,只要做事就有风险,坦然面对就是了。
……
鲁路修沉思了许久,在自己脑内把未来的空中威胁推演了一遍,最终也决定帮古斯塔夫一把。
他表示这几天自己会抽空再去找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元帅、再面陈推演一下,让元帅相信他的设想,相信未来的空中对海威胁的主要形态,从而劲往一处使、针对这个未来形态布局资源,一切围绕核心目标实现最优化。
古斯塔夫听他大致推演了一下后,也觉得果然有道理。
以如今的飞机形态来看,“俯冲轰炸”这个概念实在是太离谱了。倒是未来的飞机有可能变大、载重力变强能挂上轻型短射程鱼雷,这是很有可能的。
一想到要面对的是贴海的鱼雷机和远远绕圈的战斗侦察机,古斯塔夫也觉得 。
帝国的138.6毫米,实在是这一特定环境下精妙到不能再精妙的最优解。
而鲁路修经过这番推演,其实也另有不少心得收获。因为原来他从没有通盘推演过未来海空大战的终极形态,但现在他至少有了一个目标,他知道自己要努力在哪个时间节点以前实现长期和平。
一些军工布局的细节,也可以根据这个推演微调一下,尽量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比如他可以举一反三,想想未来的坦克装甲最厚可能有多厚、需要的最大坦克炮可能要多粗。那些冗余的性能,就没必要研发了,而那些用得到的东西,就可以提前开始储备。
帝国如今还没有立项过任何 ,这种武器显然没有出现的必要的,防空也好,反坦克也好,都不用到这样的大管子。
说不定 ,把现有的 。“猎虎式”那样的东西,永远没有出现的价值了。还有很多相应的东西,未来也都可以砍,从而集中研发方向、避免资源浪费。
这一切,做不做得到且再说,反正先定个长期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是了。
但尽人事,各听天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