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如果没有鲁路修,尼古拉大公的部署

最后,似乎担心沙皇侄儿还有顾虑,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又补上了最后一个说服理由:

“何况,帝国在波罗的海北部,乃至黑海,都是有海军优势的。德玛尼亚人战舰虽多,但是在黑海听说只有两条卖给了奥斯曼人的主力舰,实力是远逊于我国的。

而且听说,近日因为我国新败,外交有关部门已经给布列颠尼亚人施压了,布列颠尼亚人很快会发动加里波利战役、夺取奥斯曼人的达达尼尔海峡。到时候布列颠尼亚人天下无敌的舰队就能开进黑海支援我们,我国将在黑海得到绝对制海权!

德玛尼亚人敢孤军深入的话,就算一时占了我们一些土地,只要基辅、哈尔科夫不丢,我国反攻时,就可以从基辅为出击基地,沿着铁路南下。同时,靠海军运输一批军队,在敌后暂时失陷的原我国港口登陆,背刺德军,南北对进夹击,掐断敌孤军深入部队的效率还能再翻倍不止!

至于波罗的海,布国海军虽然没法进来增援我们,可帝国在波罗的海腹地经营多年,在波得尼亚湾也好,在芬兰湾也好,在里加湾也好,帝国都部署了很久的水雷,形成了周密的水雷限航图。

只要敌人找不到穿越雷区的航道图,就算德玛尼亚人在波罗的海的舰船更多,他们也无法进入里加湾以北的海域。只要德玛尼亚陆军敢深入,下场也跟黑海那边是一样的,帝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将敌人稍稍放进来后,背后登陆,配合友军掐断敌退路,围歼深入之敌!

所以,无论敌人选择从拉脱维亚北上、还是从基辅罗斯西进,都是不明智的。那都是冒险的孤军深入,能被我国所算。除非敌军统帅是弱智,否则绝不会做这么昏庸无能的参谋案。”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说得斩钉截铁、完全不容置疑。

尼古拉二世见叔父都把敌人说成弱智了,思前想后,也终于意识到这番说辞确实有点道理。

露沙的地太烂了,波罗的海北部和黑海全域,露国海军又有充分的制海权。敌人不搞中央包饺子、非要再沿着海边加长两翼,有毛用啊?

“既然如此,朕原则上同意叔父的部署建议,不过 ~ 。不过,朕授权叔父另想办法,比如到了波兰当地之后,想办法征发当地人民从军,为帝国而战,抗击德玛尼亚。

那么多军队,再指望从后方筹集军粮也不可能,帝国根本承受不起。可以先在波兰地区就地征粮解决一大部分,等到入冬之后,再把基辅罗斯大平原收上来的秋粮就近调拨一些过去。”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还想再争取一些更好的条件、以死守波兰消耗德军。但沙皇已经不给他再提条件的机会,这事儿只好就此作罢。

离开夏宫后,大公心中还是有些不甘。

“只能给到 ……如此一来,帝国对波兰人的拉拢效果肯定会受损,也罢,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选择了。

不如想办法加强重用罗曼.德莫夫斯基那些人,让他们组建更多的波兰军团,同时要把波兰人当中那些倾向于毕苏斯基立场的文科知识分子都抓进军队当炮灰、跟德玛尼亚人拼光,这样才能避免到时候他们起来反抗!”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这个想法,外行人听起来或许云里雾里的。

不过稍稍解释两句就容易听懂了:在大战爆发之前,波兰地区的很多知识分子,就流亡在法兰克地区,主要是巴黎,结成了各种派系,目的最终都是为了让波兰人造反自立。

不过,随着战争爆发,波兰人中很多不安分的家伙,也分成了两个派系。

毕苏斯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可以利用德玛尼亚人,帮着德玛尼亚人杀弱露沙帝国,然后将来从露沙帝国原本控制的那部分波兰地区先建国。

而罗曼.德莫夫斯基则是另一派,恰好和毕苏斯基针锋相对。他们认为可以利用露沙人,帮露沙打仗,干掉德玛尼亚,将来就先从德奥控制的那部分波兰领土上,要几块过来成立波兰人的国家。

这两伙人,还分别穿着双方的军服,在战场上自相残杀过。

一战之前,波兰地区的自我意识之所以一直存在,明明这个国家一百三十多年前就没了,但还一代代坚持自己的语言和习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德露双方都要培植当地人给自己代言、以吸引国界线对面的同族。

露沙人给波兰人自治,并不是露沙人良心好,而是露沙人知道这样做能够恶心德玛尼亚境内的波兰人,让德玛尼亚人在当地的统治不稳。同理,德玛尼亚人不得不给波兰人一些权利,也是为了平衡露沙人的影响。

这种现象,熟读史书的人就不会陌生了。就好比后世一直持续到 。库尔德也是在一战后就出现的问题,一百多年都没解决。

而他们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因为库尔德人分散在土、叙、两伊四国境内,这样四国就要互相卷给库尔德人的待遇,不能彻底压制,否则就容易把对方推到敌国/邻国那边。

自古劳方互卷资方获益,资方互卷劳方获益,此自然之理也。

劳方互卷,资方就能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