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全歼三国联军

施特拉赛少校为了躲避云层遮挡、精确轰炸,降低高度到云层以下,遭露沙战斗侦察机撞击受损,施特拉赛少校在最后时刻,率部操纵飞艇撞向利沃夫火车站弹药库,炸死附近一公里内敌人,也粉碎了敌人败退前自毁全部补给物资的阴谋。帮助地面友军攻破了利沃夫城。”

威廉皇帝这才略感肃然起敬:“原来是殉国了,果然壮烈,给他追授三等,按少将待遇抚恤家属吧。一起殉国的军官和士兵,也都一并按加三级待遇抚恤家属。”

直接升三级这种事情,对于活人是不可能的。但已经死了的人,追授了反正也只是荣誉和钱,并不用给实权,倒也算合理。

法金汉立刻表示这就去办,要把更多英勇事迹都好好宣传一下,鼓舞军心士气。

……

几家欢喜几家愁。

威廉皇帝在波茨坦宫振奋莫名的同时,匈牙利战场上,露沙军队和塞、罗联军,正在面临炼狱一般的终局。

在匈牙利战区的北侧,露西南方面军司令尤多维奇上将,这几天正带着他的 、不计伤亡地猛冲。

但是,原本被他鄙视的奥军,如今也生龙活虎起来,靠着层层堑壕防线,以及德玛尼亚人增援的重炮,牢牢死守。

尤多维奇不付出上万人的代价,已经连1公里都推不动了。而他距离布达佩斯,至少还有上百公里呢。

仗打到 ,已经不足5发。

打到 ,枪弹倒是还有一些,尤多维奇只能让最后的 。

成百上千的重机枪控制着战场,把一片片的露沙士兵扫倒在地。打到后来,增援奥军的德系机枪部队,只能要求奥军趁着战斗间隙,把前沿的露沙人尸堆扫开,以避免堵死机枪阵地的射界。

(注:类似的情况,其实在地球上 ,要求趁着战斗间隙把敌人的尸堆扫开,因为尸体已经堆到堵死重机枪射界了。

历史上 。只是东线不受历史重视,一般不怎么提,影响力远不如凡尔登。真要论一战中的总伤亡损失人数,露沙是远超布、法之和的。)

最终,露沙军坚持战斗到5月 。最后幸存的 ,但还有少数几万人依然死忠于沙皇、死忠于司令。于是露沙人甚至发生了惨烈的内斗,死者4万之众。

最后,剩下 。

露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尤多维奇上将,也在乱军中被杀死。主动投敌的部将为了捞个更好的待遇,剁了尤多维奇上将尸体的首级,谄媚地献给受降者。

他们这么做,也不纯是为了个人荣华富贵,也有恨尤多维奇“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成分。觉得要不是这家伙给沙皇当狗,乖乖冒进不敢抗命,也不至于整个方面军全军覆没。

尤多维奇上将当初带了 ,可见足有 、患病、缺医少药而死。

露沙军在北线被奥军围死的同时,在匈牙利战场的南侧,鲁普雷希特公爵选择了正面突破罗军、全力合围塞军的战法。

以德第6集团军的3个军,重点进攻毫无战斗经验的罗马尼亚军。

8个师 ,之前一路被放进来北上,无非是因为敌人放水,让他们飘了。

现在敌人终于认真起来,罗马尼亚军几乎是一触即溃——尤其敌人还精准抓住了一个攻防转换的契机,让这一切变得更加毫无悬念。

在此之前,罗马尼亚军一直处在进攻状态,之前那些天,在不断地向北进攻。

他们的部队根本没有布置防线,也没有纵深可言,等于是在进攻的过程中,突然遇到了敌人对攻,针尖对麦芒,毫无掩体可用。

德玛尼亚人突然几阵火力准备、炮火延伸,就把大片大片的罗军炸得人仰马翻。

随后的地面冲锋也以重点突破为主,不求全线打崩。

缺乏打硬仗经验的罗马尼亚人很快士气崩溃,最后在仅仅一天的猛攻中就被凿穿了。

,交换比高达十几倍。

而被凿穿之后,最东边的3个师罗军直接崩溃后撤,准备撤回国内。西边的3个师则跟塞军一起,随后被德玛尼亚人穿插包围了起来。

这个时代没有坦克,部队机动性很差,要想长距离穿插包围敌人是很难的。但匈牙利战役却是一场德玛尼亚人“两翼坚持、中央退却”的“退后决战”。

在塞、罗军此前多日的进攻中,他们本来就形成了一个较为深入敌境、以多瑙河两岸为主要补给线的巨大突出部。

德玛尼亚人现在要做的,只是突然转守为攻,把这个突出部的根部给剪断就行,这样所需的机动量也大大减少了。

期间过程倒也有不少精彩操作,但都是鲁普雷希特公爵本人,以及其他第6集团军高层将帅完成的。

鲁路修本人因为当时还在利沃夫一线扩大战果、查漏补缺,分身乏术,没有亲自参与。

而且这种常规战争,也不是鲁路修擅长的,他也没什么可以帮领导优化的地方,还是术业有专攻吧。

总而言之,最后鲁普雷希特公爵等人,只靠自己真正的硬实力,没有穿越者开挂,就自行完成了后续的包抄作战。

,已经只剩 ,塞军进一步被削弱,锐减到只剩 。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