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沙战斗侦察机的两列机群,很快插了上来,左右两侧各 。
但他们的飞机队形臃肿,掉头困难,一掉头就容易阵型乱掉。对面的波尔克带领3个4机编队提前开始拉升,根本不给对方在同一水平面上盘旋互射的机会。
双方即将交错而过时,德机已经拉到了露机体头顶上至少 。
以这个时代的轻机枪精度、射速,在这样交错而过的相对速度下,胡乱扫射根本没有命中率可言。
,德机的飞行速度本来就在慢慢减速,交错而过后,速度已经很低的德机立刻以小半径盘旋,重新从后方咬住了露沙大机群。
速度越慢,盘旋时需要克服的离心力就越小,盘旋半径也越小,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物理常识。
只不过此前这个世界还从未出现过飞机咬尾攻击,所以哪怕露沙人知道这一点,他们也没去刻意提防。
“不就是想绕后么?爱绕就绕好了。就算绕后了,你也没法朝正前方开火,还不是得飞到咱的侧后方、然后朝侧前方开火?”
涅斯捷罗夫少校本人也是这么想的,完全没觉得有必要刻意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
到时候,露机的后座机枪手,照样可以还击,照样有射击角度,无非把刘易斯机枪稍微角度拧大一点。
然而,意外很快就发生了。
“哒哒哒!”波尔克少校的飞机咬住了露机左侧机队的队尾,就待在对方的正后方,不给对方前面各机射击角度,然后就猛烈开火了。
mg ,泼水一般朝正前方猛烈泼洒。
因为双方航向相似,几乎没有左右方向上的相对速度晃动,射击精度变得非常之高,简直是高得可怕。
一架露沙战斗侦察机莫名其妙地就吃到了连串子弹,不甘地凌空解体、分成数块各自坠毁。
其他露沙飞机还有些懵逼,一时没反应过来,只当是正常的空战交火战损。
但仅仅一两分钟后,他们就彻底意识到不对劲了。
另外两支4机编队也开始发力,各自的带队军官也找到了目标,开始单方面屠戮露沙人。
波尔克少校麾下的一名中尉飞行员、也是其中一支4机编队的临时指挥官、库尔特.亚瑟.贝尔诺.斯图登特中尉,也驾驶着他的战斗机,对另一支露沙大编队的队尾机,扫出了连串的机枪子弹。
连续几个短点射,库尔特.斯图登特中尉竟一口气击落了两架排着队的敌机!那杀戮效率,简直堪称排队枪毙。
而最后一支4机编队的军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中尉,则紧跟着老教官波尔克一起,亦步亦趋地模仿着老教官的操作,一板一眼也击落了一架露沙飞机。
空战的最初阶段,就打出了一波4比0的交换比。
到了这一刻,涅斯捷罗夫少校就算再迟钝,也观察到情况不对劲了。
“不好!这些德玛尼亚飞机能够朝着正前方开火!他们能够跟在我们后面,保持相对静止慢慢瞄准!快散开!各机自行用机体侧面对敌、自由开火!”
涅斯捷罗夫少校声嘶力竭地吼出命令,但响应者却寥寥。
这个命令太复杂了,是一道全新的命令、并不在战前约定好的“抖动几下机翼”之类简单指示之列。
涅斯捷罗夫少校只能靠嘶吼、指望附近的飞行员听到,然后执行。
更远处的飞机,则因为没有通话器,又没法通过看长官的机翼动作来识别命令,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混乱。
一部分飞机执行了命令,一部分没执行,整个露沙机群乱成了一锅粥,混乱中甚至有两架露沙飞机因为转向指令不一致、自行相撞坠毁了。
而德玛尼亚人则趁着他们变阵的当口,又连杀5架飞机,露沙人的 ,只剩下 。
露沙人好歹从混乱中调整过来阵型和战术,开始各自盘旋、用侧射火力攻击敌机。
那姿态倒是很像后世地球上的ac ,但不管怎么说,好歹是有点反击力度了。
德玛尼亚飞机不愿跟露沙盘旋缠斗,便屡屡拉升高度、同时滚转半圈、再俯冲下来反击。
这个姿势,同样是露沙人从未见过的,正是马克.殷麦曼上校刚刚发明不久、然后传授给手下各个军官的“殷麦曼筋斗”。
正常的盘旋,有大量动力会被用来克服绕圈时的离心力,飞机速度会下降。
殷麦曼筋斗则能通过垂直拉升和滚转并用,更灵活快速掉头,还把原本掉头时完全损失掉的那部分动能、转化一部分为高度势能储存起来、再次俯冲时就能加速释放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