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塔尔努夫上空的王牌飞行员

第 塔尔努夫上空的王牌飞行员

随着涅斯捷罗夫少校的命令, 。

如今的露沙侦察机,乃至协约一方的所有国家,都还没解决射击协调器的问题,所以飞机无法朝正前方开火,子弹会打到螺旋桨。

因此哪怕装上了刘易斯风冷机枪,也只能朝着两侧开火。如此一来,排出类似战列舰战列线的阵型,也就不足为奇。

这种战术在后人眼里看起来很奇葩,但在人类空战史的最早期,却也真实昙一现过。

直到射击协调器出现后、飞机都能朝正前方开火了,这种荒谬的阵型,以及其他许多曾经百齐放的奇葩阵型,都被一起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眼看着露沙机群冲了上来,正在塔尔努夫上空侦查的德玛尼亚机群也立刻反应过来。

指挥这支机队的长官,乃是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他也是马克.殷麦曼上校的同僚和下属。

航空队的发展很快,专业性很强,所以很多 。

之前跟鲁路修混得很熟了的殷麦曼,如今已经是陆军航空队里屈指可数的大人物,一个 ,就做到上校了,跟鲁路修一样军衔。

关键是航空队里如今就他一个大牛,而西线战场的空中侦查对战更激烈,殷麦曼也就被帝国留在了西线战场。

东线战场这边,只派了殷麦曼手下调教出来的得意师弟波尔克少校,担任航空队总指挥,负责协调对第6、第 。

前一阵子的空中侦查,双方都比较平和,没发生什么大规模空战,最多偶遇小打。

一般动手了之后,敌机也不会有活口回去报信,所以露沙人虽然累计损失了几架飞机,却也不知道敌人同样升级了。

今天刚好又轮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亲自值班升空,结果却撞见了敌人的大机群,波尔克少校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很是兴奋,最多再带几分紧张。

波尔克少校立刻连大吼带比划地下令:“c/d小组继续执行侦查报点任务、给炮兵指示目标。其他各组按四机编队接敌,自由追尾攻击!”

c/d小组看清了命令,继续执行侦查报点任务。

其他各组也从波尔克少校的机翼晃动动作中,看出了“按四机编队自由作战”这条简单命令,后续就只能靠大家自由发挥了。

波尔克少校对自己的部队很有信心,因为他知道,这些飞机都装了一款最近两个月才刚刚测试成功的崭新机械机构——射击协调器。

也就是让风冷机枪可以装在驾驶舱正前方、朝着前面射击、还不用担心子弹打到螺旋桨。

原本历史上,射击协调器就是在 ,并装到了战斗机上。后来,新式的“福克式战斗机”普遍用了这玩意儿,又学了马克.殷麦曼长官的“殷麦曼机动”(也有一些翻译成“殷麦曼筋斗”),两者结合后,在 、重新拉平技术代差。

而如今这个位面,射击协调器稍微提前个半年出现,根本不足为奇。早在3月底,鲁路修在一次跟殷麦曼聊起时,听说布列颠尼亚人的战斗机已经装上了刘易斯风冷机枪后,他就知道,德系战斗机靠“提前安装mg ”赢得的优势,已经被敌人重新拉平了。

既然如此,有鲁路修这样高瞻远瞩的穿越者在,他是断然不会容许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

敌人每次把武器技术代差拉平,就是时候由鲁路修再放出一点干货了。

所以,鲁路修立刻给殷麦曼提了个点子,让他找空军的工程师们群策群力想想办法,能不能用齿轮协调机构,搞一个让飞机螺旋桨和机枪扳机作用时间刚好错开的装置。

“射击协调器”具体怎么造、机械结构细节什么样,鲁路修也不知道。但有他这个点子、这个努力方向,一切就够了。

本来没有鲁路修,这东西半年后也能造出来,他捅破这层窗户纸后,剩下的活儿以德玛尼亚机械工程师们的硬实力,还不是一个月就搞定了。

所以,此次东线战役爆发之前,波尔克的飞机,就全部有装射击协调器,再次赢得了代差优势。

,立刻毫无畏惧地分成3个4机小组,自信满满朝着露沙人冲去。

德玛尼亚的空军力量,其实是远比露沙人强的。以露沙人的贫穷,飞机这种高端货,他们能用得起多少?

但此时此刻,在这片战场上,露沙人的数量确实占优,这并不是德方航空队轻敌,而是因为德方需要长时间保持侦查、给炮兵报点,而飞机的滞空时间是有限的。

信天翁1型的续航能力才 ,可能一半多的时间都浪费在往返上,真正在战场上空盘旋航拍的时间,也就占到四成。

而且飞机不是一返航就能再起飞的,加油、简单的维护保养检查、飞行员轮休都需要时间。

严格算下来,就算波尔克有 。

相比之下,露沙人那边虽然总共才 、孤注一掷把所有飞机都派来,也就形成了明显的局部数量优势。

涅斯捷罗夫少校之所以如此自信满满、敢主动往上冲,就是仗着此时此刻他的飞机更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