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搞坦克前的工业铺垫

海军希望我们研究一下丑国的 ,这是我们的手续……”

鲁路修看了一眼远处沉没的军舰,立刻就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那天空降敦刻尔克要塞之后、被卡在泊位上用 “法拉格特海军上将号”和“石墙杰克逊号”吗!

再之前的“格兰特号”和“罗伯特李”号,当时是在夺路出港途中被击沉的,所以死状比较不规则。

而这两艘船,死得非常优雅,四平八稳坐沉。如今才战役结束没几天,已经可以完整打捞了。

鲁路修突然心中一动:“这些船算是占领军的战利品,你们克虏伯要 。那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打沉的。”

那名负责的工程师和项目监理人员们闻言不由面面相觑,愣了一会儿才问:“那如果舰体捞上来,要怎么处置呢?”

鲁路修想了想:“推到一旁空着的浅滩上搁浅吧。”

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还在犹豫,似乎在计算用拖船把残骸推到一边,会导致增加多少工作量和预算。

但鲁路修后续的随口一句话,就让他们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你们克虏伯也太不够意思了,古斯塔夫先生还请我吃过饭,列车炮的项目就是我给他的,捞到我的地界上,招呼都不打一声。”

那些克虏伯的人一听眼前这位年轻的上校居然是大老板古斯塔夫的座上宾兼大客户,顿时肃然起敬。

随即又自然而然地转念一想:这么年轻就能做到上校的,能是一般人吗?

那些工程师立刻对他恭敬有加,一个个递名片说些恭维的话。

鲁路修也不想拒人于千里之外,就随手接过了几个人的名片。

他看到其中一张名片写着“卡尔.海里乌斯”,还有一张写着“威廉.罗西林”,不由眉头微微一皱,隐约觉得有点熟悉。

如前所述,鲁路修穿越前是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也是一个哀爱好历史的军迷。

但这两个名字,他绝对不是历史书上看到的,反而是在专业课教材上有点印象,只是一下子不太想得起来了。

鲁路修就一边回忆,一边随口攀谈:“你们在克虏伯具体负责什么的?研究大口径火炮的么?不然为什么让你们来?”

那位罗西林工程师连忙否认:“不不不,我们只是冶金专家,这次来协助打捞,一来是看看丑国同行伯利恒的炮钢材质水平,二来也是看看敌人的军舰钢材回收价值如何。”

听几人聊起“钢材回收”,鲁路修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来了。

这俩人是他前世在电力电气专业课教科书上看到的!

前世学电力电气时,老师讲到“非平衡负载对电网冲击的影响”时,就提到“单相电炉”这种冲击电网的反面典型。

当然了,“单相电炉”这种冶金炉,在前世早就不存在了。那是一个法兰克工程师 、浪费很大,所以在电炉炼钢技术出现的前 。

整个一战期间,哪怕工业强如丑国,每年生产的电炉钢也才 。

但是进入 ,主要就是因为 、早期单相炉炼钢的发明专利 、然后有两名克虏伯的工程师,在单相炉这一“公开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相炉”这种更先进的技术。

从此,电炉炼钢才渐渐开始普及,虽然生产成本依然是普通平炉、转炉炼钢的两三倍,但至少比单相电炉砍掉了一半多,而且还极大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

而专业课本上提到的“三相电炉”发明人,好像就是威廉.罗西林和卡尔.海里乌斯,也就是眼前这俩克虏伯工程师……

想起这一点后,鲁路修立刻就意识到,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了。

难怪这俩人会自告奋勇,想要来研究丑国同行伯利恒的产品,顺便看看回收退役破船废钢。

因为电炉炼钢、哪怕有了三相炉之后,能耗和成本依然是传统炼钢法的两三倍。可电炉炼钢单单有两点好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