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搞坦克前的工业铺垫

鲁路修是大致知道未来的坦克要造成什么样子的,有他的指点,减少无谓的试错,2~3个月出样车,4~5个月磨合定型,半年多首批量产下线,差不多算是一个合理的项目周期。

定下了这个主要目标后,鲁路修自然而然就从最终需求往前逆推,看看自己需要解决哪些东西。

坦克需要的引擎,可以直接用拖拉机引擎,或者别的引擎,这个自己是搞不定的,所以就买现成的进货。稍稍梳理了一下现有资源,鲁路修发现首款坦克还是直接用bmw公司的引擎吧,过几天就关照一下工程师们,拿出动力指标要求,让他们去搞。

bmw目前有巴里亚王室注入的大批股本,对巴里亚系军工的配合度非常高。

有了引擎之后,武器系统也暂时不急,这些东西的研发周期也一样太长,只能是将来有什么就用什么。反正最早的坦克也就几挺机枪,历史上布列颠尼亚人最早的“马克1”倒是上了6磅炮,但效果很差,瞄准都没法瞄准。

其他研发周期短一些的,比如车体的机械结构,履带、负重轮这些结构件的设计,乃至悬挂(最早的坦克也可以没有悬挂,直接刚性连接开起来的时候会硬颠),都得鲁路修自己搞定,

因为之前世上就没有这些东西,总不能直接把拖拉机的车体和履带结构拿来用吧,还是要稍稍设计优化一下的。

最后,坦克三要素的防护部分,装甲也可以自己搞一下,至少弄点表面渗碳硬化的装甲,别直接上普通均质结构钢,那样也能在同等防护水平下,大大节省钢板的厚度和重量。

如今造装甲的企业倒是有很多,克虏伯这些都很强,不过他们都是为军舰造装甲的。

偏偏德玛尼亚还没有正规的驱逐舰部队——德玛尼亚目前所谓的驱逐舰都只有 ,根本不考虑装甲防护,表面直接就是造船结构钢。

由此导致克虏伯造的舰用装甲,至少也是给巡洋舰用的,挪用给早期坦克的话就太厚了。

鲁路修需要另想办法,让人弄些轻一点薄一点的渗碳装甲板。

一想到要处理的问题那么多,鲁路修觉得这个局攒得还是挺累的。

除非自己让公爵出面,直接找一家公司委托研究,将来坦克的技术也由别人掌握,自己只贡献点子,那还有可能赶上进度。

但坦克技术所有权不捏在自己手里,他又不甘心,倒也不纯是为了钱,更是为了防止泄密,以及将来的不断改进迭代。技术如果落在别人手上,只要目前的东西没明显过时、还能卖得出去有钱赚,工程师和经营者们改进的动力就弱了,容易消极怠工。

鲁路修的很多超前思想,也就没法及时变现、落实。

“怎么办?我自己手头完全没有造车造坦克的工业企业,光靠砸钱的话,问友商要人要设备要前期技术,友商也未必配合度够高。就算我拿出一千万马克和克虏伯合作,克虏伯肯全心全意跟我合开一个新工厂么?

还是得双方各有所求,我也能拿出一点让克虏伯眼红的技术,然后互相交换,这样才能把事情做长久、把局盘活。”

鲁路修自己在办公室里埋头琢磨了很久,看了不少产业资料、技术资料,最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反复推敲之后,他愈发觉得这个想法才是最靠谱的。

自己也要攻坚搞定一个核心技术点,然后让克虏伯也在技术层面对自己有所求,到时候互相技术交换,自己一招鲜吃遍天把局攒起来。

最好自己搞定的东西,克虏伯那边将来不光在坦克方面用得到,在军舰、大炮等领域也能用得到,这样用来交换筹码就更方便了。

自己只要拿出一个很值钱的大筹码,可以换来很多琐碎零细的小筹码,研发过程中遇到什么小问题,还能随时喊克虏伯派工程师来配合,或者让他们调人归自己管。

但是,自己具体该搞些什么呢?

……

鲁路修足足想了一个晚上,想到了很多胡思乱想的点子,又一个个排除掉。

最后实在拿不定主意,夜深人静时他还离开驻地,去敦刻尔克港区转了一圈,吹吹海风醒醒脑子。

突然,看到港区里几艘带着大吊机和气囊组的拖船正在施工,试图起吊一艘坐沉船舶上的设备,鲁路修才眼前一亮。

他如今正好是港区的占领军指挥官,当然有权过问一切事务,于是立刻喊来一个巡逻军官,去问问是谁在作业。

很快就有一名施工方的管理人员被带了过来,点头哈腰递烟问好:“长官,我们是克虏伯公司的,是受了外交和海军两个部的委托,来打捞之前布列颠尼亚人战沉的浅水重炮舰上的丑国炮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