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道家养生派也有话说

冯从吾、孙慎行这种他以前不认识,但确实是这个时代的顶尖大儒也不在!

这才是他胆敢发起这场小规模进攻的根本原因!

毕竟他可不想真的陷入一场纯粹的经义泥潭,那不是帝王该做的事。

他要的,是“问”,而不是“辨”。

朱由检端起御案上的茶盏,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疲惫。

他抬眼看向一旁静立侍奉的高时明,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从头到尾都只是安静地看着,仿佛置身事外。

一个念头忽然从朱由检的心底冒了出来,带着几分考校,也带着几分恶趣味。

“高伴伴,”他放下茶盏,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朕在日讲上提的那个问题,你怎么看?”

“为何朱熹要取理,阳明要取心?”

高时明微微躬身,脸上带着一贯平和的微笑。

“臣不精儒学,不敢妄谈圣人大道。”

“但臣于道家养生之说,略有心得,请以道家之言,为陛下试解此惑,或可触类旁通。”

“哦?”朱由检顿时来了兴趣,“道家?这倒是有趣了,你说来听听,朕洗耳恭听。”

在他的浅薄认知里,道家无非是太极生两仪,阴阳调和之说,这与儒家的心理之争,又能有什么干系?

高时明缓缓开口:

“《黄帝内经》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说的是人欲调养身心,需顺应天地自然之理,缺则补之,盈则泄之,不可偏废。”

“陛下请看,”他伸出一只手,在空中虚虚一握,“譬如一人,体虚畏寒,则需以温补之药石调理;若另一人,内火燥热,则需以清凉之方剂降之。药方本身并无绝对好坏,对症者,即为良方。”

朱由检静静地听着,目光微凝,他隐隐明白了高时明的意思,却没有打断。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