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5章 夜雀南飞

“日上中天,不免盛极而衰。长夜漫漫,岂不见朗月横空?”

丘吉仍是笑着:“紫极殿里固然是圣主,但御极七十九年,已进无可进,恋栈不去,徒损天下矣!紫天当死,青天当立,吾当北面而事青石宫,顺天应时!”

“大齐正朔,在天子一言。君不言退,谁堪其位?”霍燕山面涨紫气,腾身而起,势如苍鹰搏兔:“名不正则言不顺,理不直而道不成……吾虽奴婢,斥之为‘逆’!”

一声“逆”字如惊鼓,在这长夜反复的轰隆。

丘吉终于不再微笑,手里的玉如意轻轻一摆,拂皱了夜色万里。另一只手张开五指,遥对当下的内官之首,往前一推——

就如蛛网之上按蚊虫。

只这一下,战斗就已结束。

霍燕山整个人都被吊起来,一身紫气被轰散,手脚大张,虚悬空中。

“君虽君,臣虽臣,没有人永远做对事。愚忠愚孝皆不可取,父谬子纠,君错臣改,这才是最大的道理。”

丘吉抬眼看着他:“霍公公掌印多年,宫里多少还有用得着您的地方——咱代表青石宫,再给您一次机会。”

霍燕山被按在空中,已经显得干瘪,再不似旧时威风。却毫无表情地与丘吉对视,嘴里只吐出四个字:“乱臣贼子!”

丘吉遂不言语,只合指握拳。

但见密密麻麻的黑色的因果之线,从霍燕山七窍窜游而出,交错在他身外,一霎合拢——如同缚茧。

……

……

第一道宫门和第二道宫门之间,亦是一片无遮的广场,此刻载光如池。

小小的麻雀在广场上方飞过,投下的阴影,便是今夜的横波。

鲍维宏站在朔方伯的轿子旁边,也不计较身份,和轿夫们杵在一起。

威武的宫卫全甲肃立宫门。

幽幽的门洞和紧闭的铜门,他明白门后是他永远走不进去的深宫。

但相较于第一道宫门之外的芸芸众生,他又离权力中枢很近。

这个世界是围绕着皇帝转的。

漩涡中心的人,掌握整个帝国的命运。

鲍玄镜能到这里来,有深夜奏对的机会,这是不是一种态度呢?应该可以得到天子的支持吧?

鲍维宏抱臂倚轿,有些不安的想着。

直到现在他也不明白,为何在鲍府之中,鲍玄镜说他什么都不懂。

丘吉和鲍玄镜就在他面前谈妥了交易,而他从始至终没有听懂一句弦外音。

在某一个时刻,他似乎听到了什么响动。但肃立的宫卫令他明白,都是错觉。

风月场里的莺歌之声,飞得很远。

他站在这里,竟然也听得见。

那歌声隐隐,唱的是——

“金炉香兽烟吹晚,雪枕锦衾云梦还。轻解罗衣羞为语,玉山横倒唤竹郎……”

哎呀好唱词。

啊不对,大半夜的唱这么高声这么香艳,有辱斯文。

什么红袖招、海棠春、天香云阁、温玉水榭、三分香气楼……他都不熟悉。

鲍维宏静静地看向天空,想着夜鸟南飞,明日或许有雨。

……

不夜的临淄城,雀影在光中如游鱼一线,掠过许多街道的河流,沿着红墙攀上了太庙的黄檐。

齐礼“左祖右社”,太庙立在皇宫左侧。

历代帝王,于此供奉祖宗。

风调雨顺,常常写进祭文。

“奉天”和“护国”,是太庙里规格最高的两个陪殿。

护国第一,祭祀的是那位“十箭摧雄城”的摧城侯。

与之并列的灵祠,则是香火已凋的九返侯——

自当年“张咏哭祠”后,凤仙张氏正式绝嗣。有关于这座灵祠的祭祀……“礼部专承之”。

这其实不是一个多么特别的日子。

但神霄世界大战方酣,各国天骄闪耀其中,为人族争势,也为自己赢得一生的名声。

拥有非凡军事才华、本该于此大放异彩的李氏麟儿,却只能含笑于画中,一任尘来风卷,徒然让人怀缅。

老太君今天和过去很多天一样。

晚上仍然好好地吃了饭,吃干净一碟青菜,碗里的米饭一粒都没剩下,喝完一杯浓茶。只是在拄着拐杖离席的时候,怔然了瞬间,忽然说该祭一祭先祖了。

事母至孝的李正书,便替母亲来这一趟。

他当然明白,老太君想的不是祭祖之礼,而是她的乖孙。只是那份情感无处寄托,她不想说出口,不愿让晚辈担心。

国内这两天的风波他没有太关注。

说侍奉母亲,就是侍奉母亲,不是什么以退为进。

他不再读书,把书都锁进箱子里。他不再练剑,亲手把佩剑折断,扫进了尘埃。

学成文武艺……谁也不卖了。

他不再关心世界,不聊国事,甚至不参与任何军事上的讨论。

李正言说逐风铁骑最近如何如何,他说他知道集市上有一家的蔬菜更新鲜,明天他会起早去……娘会爱吃的。

当代摧城侯破天荒地在桌上摔了碗,说了句“乌烟瘴气”。

听说他还写折子,大骂鲍家的那个小子——对方疑似是白骨邪神的降世身。

李正书不关心。

他只是理解。理解一家之主、霸国公侯、大军统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没有任何宣泄情绪的理由。只有在他这个大哥面前,可以有一瞬间的失控。

弟弟和母亲,互相逞强。

“碎碎平安。”他只是笑着说。

但明白一万句平安也求不来真正的平安……也杀不掉田安平。

他是该去问一问田安平,当年东海的真相。但田安平已经堕魔,大家就有了生死的理由,似乎别的也不必再问了。

倘若龙川含冤,杀田安平没有错。倘若龙川的死确实跟田安平无关,杀田安平也没有错。那么有些事情就不用那么分明。

天意香的味道过于浓郁,李正书从来没有喜欢过。

但还是认真点燃了,又认真地拜了拜,插进香炉。

张了张嘴,最后什么祷词也没说。

无非是……“李氏先祖佑齐国”。

他站起身。

临淄没有什么好的,有一天母亲走了,他就去云游天下——当然中间可以去冰凰岛小住,凤尧实在是个懂事的孩子——但终点一定是魔界。

陪祀的灵祠当然不会很宽敞,烟火缭绕尤其拥堵。

李正书慢慢走到灵祠的门口,抬眼便看到了宋遥。

这位名声极好的朝议大夫,刚从九返侯的灵祠里出来,正站在那边的门口。

看起来是不期而遇。

一个人深夜拜祠奉香已经有些奇怪,两个人撞在一块更是别扭。

尤其一摧城,一九返,颇有些命运编织的精巧。

李正书点了一下头,便算是已经问候,自顾往外走。

宋遥为什么来祭祀九返侯,又为什么大晚上穿着朝服,如此隆重。

这些他都不愿意思考。

他吃够了聪明人的苦楚。只希望自己什么都迟钝一些。

但宋遥却开口:“李玉郎!”

李正书站定了。

他回过头,看着身姿挺拔、五官明朗的宋遥,正目光炯炯地站在“九返”二字之下。

“我记得宋大夫不是一个喜欢打趣的人。”他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