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朝贡之路,镜泊湖,军爷饶命!
“哗!~哗!~”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吹过 。整个东北亚的粮食产量年复一年的减少,农耕线逐渐南移。自然极寒的磅礴伟力,如同无形的大手,把数不清的野人部落从无尽的林海中驱赶南下。整条数千里的黑龙大江,从西方的蒙古高原到东方的入海口,都陷入了野人南迁、各部厮杀求活的纷乱狂潮。
而从黑龙江再往南,中游汇入的松江沿岸,则是另一条残酷厮杀的分界线。这一线的部族纷争,大致分为蒙古与大明两个阵营,厮杀的规模更加庞大、时间更为持久、涉及的势力也更多。蒙古万户部落、蒙古化女真部盟、汉化女真部盟、大明援军、南下野人部落.尽数在这片松阿里乌拉间流血不息!其中,各方部族所争夺的焦点,毫无疑问是水草丰茂的松嫩平原,是以哈尔滨为中心,宜牧宜耕、宜渔宜猎的八百里沃土!
“松阿里江畔黑土深三尺!喂肥了穗子和马群,喂饱了野猪与海东青。
牛喘白气,鹿影入林。河像一条银腰带,天像一面大鼓。
敲一声,路就亮,真是天神的好地方!”
此时,在蒙古诸部东迁与野人南迁的共同压力下,原本居于此间的海西女真诸部,正被迫不断南迁,被迫互相团结。在眼下的时代,他们远比建州女真要强盛,所面临的外界压力,尤其是蒙古方面的压力也更大。而这种外部的军事压力与文化入侵,也让海西诸部在迁徙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强大的部盟,正是半个世纪后海西四部的雏形。
“草尖上见蒙古的马鬃翻浪。部族们贴河成线,贴风成墙。
白桦为杆,黑水为镜。天神的大鼓在镜子上响,血水就染红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