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定价

也就是,一辆车国补3.15万,地方至少给补1.575万,合起来至少4.725万,最多6.3万。

申城那边的消息比较灵通,有对后续补贴的预测和判断,至少地方上肯定要大幅减少或者改变扶持方式,可能是从充电桩等公用设施入手。

这就意味着,能够发挥有效杠杆作用的黄金补贴大概就这两三年的功夫。

明确的政策是到2015年,2016年还没确定如何延续,后面的2017、2018年就极大可能会有大幅削减。

如果从现在开始跑步入场,时间基本是来不及的,等车不计成本的造出来,现金补贴也已经没了大半。

如今能够有效发挥杠杆作用的大概也就碳硅集团、比亚迪与存在任务的那么几家合资,但真正有动力这么玩的,目前就是临港这边。

不是没有杠杆就造不出好车,而是有了杠杆就可以在成本上略微奢侈一些。

比亚迪的唐因为存在补贴,它的落地价可以比成本还要低,碳硅集团目前的“九州”单车成本已经逼近32万/辆,产能没有形成规模,供应链存在溢价,研发成本无法摊销,压力便相当之大。

单是成本就跨越30万的门槛,定价要怎么定?

明年能确定的最高补贴是5.6万/辆,后年还不清楚,但从目前的消息可以暂时乐观的认为也能在5万左右,然而,两年之内如果无法有效的压低成本,后面真就可能是卖一辆亏一辆。

至于如何有效的压低成本,方向也恰恰就在这个32万的成本之上,要是能凭借它足够的用料和技术吸引来众多客户,自然就能完成良性的闭环。

“九州”目前分为顶配和标配两个版本,碳硅集团内部对于标配的定价倾向于定到36万之上,考虑的是至少留出12%的毛利,这样哪怕补贴滑坡,也能不那么惨淡。

但是,36万的定价在市场里又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即便考虑到补贴的存在,最终落地价也会超过30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