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钢侃侃而谈:“电桩没那么多,增程动力就必然存在很大的需求,只要我们把车做好,做出性价比,市场表现就不会太差,没道理又快又静又硬又高配置又相对便宜的东西卖不好。”
“只是,电车如果渐渐普及,基础建设也上去了,纯电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强。”
“作为一家新能源车企,纯电车型的研发对於电气化、集成化的技术积累,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这个阶段不积累,下个阶段也要积累,下个阶段不积累,我们可能就要下更多的苦功夫了。”
宋钢这种少数人的观点让会议室里为之一静。
不过,胡錚南很快点头,並不为衝突的观点而恼怒,反而说道:“宋厂长这话发人深省,一定要让俞总也一起听听,就是这个研发和积累的时机,也確实要结合咱们企业的运转来决定。”
“这是自然。”宋钢点头,又笑道,“我觉得俞总聊起这个就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何把电车做正確,单是增程確实没那么『电』。”
胡錚南转著念头,回想俞总昨天的神情,心里也暂时存了个这样的可能性。
这种会议自然是有记录的。
等到俞兴瞧见会议记录,注意到大家的探討与宋钢的意见,反覆看了两遍之后笑道:“宋厂长的目光很长远啊。”
胡錚南亲自把会议记录送到老板面前就是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问道:“那,俞总,你觉得呢?”
“我就是想一想,最近带著投资人坐我们的车,难免就被问到后续的车型考量。”俞兴说道,“我觉得商务车是有需求的,但轿车天然的有著更大的市场。”
胡錚南神色一凝:“轿车的竞爭力就特別大了。”
“是啊,轿车竞爭肯定是激烈的,垂直细分是竞爭的法宝。”俞兴认可这一点,话锋一转,“但竞爭越是激烈,杀出来之后也许就越能获得更多的份额,我是想著咱们如果把『九州』套娃拉皮的压成轿车,也未尝不是一个方向。”
“如果要那么做,確实可以考虑纯电的研发与积累,电车的电气化和集成化,宋厂长的重点没把握错。”
胡錚南思考著这句话里的信息。
俞兴见胡錚南满脸严肃,也不愿意这时候就分散对方的精力,说道:“咱们还是先把这款车做成功,我压力还是很大的,投资人现在每次和我见面或者电话,都必然要问我的信心,我本来很有信心,被他们问著问著就有点……不自在了。”
胡錚南露出笑容:“销量是信心的基石,现在毕竟没见销量。”
他这么一说,还是对先前的討论表態了:“纯电轿车肯定会很难,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了。”
“难就是难,容易就是容易,你说个很难,我心气又要被你打没了。”俞兴摇摇头,“不想了,咱们都不想了,聚焦现在,这个话题不要拿在会上聊了。”
胡錚南点了点头,知道老板是担心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他刚要继续聊聊最新会议上的事情,桌上的手机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