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西巡路上
“驾—驾..”
二月中旬,隨著刘继隆出巡的队伍从东畿穿过潼关,来到阔別已久的京畿道后,关西百姓的民生开始如画卷般展开,供刘继隆了解。
自潼关向西,官道两侧都是已经开垦好的耕地,以及春耕结束后除草的百姓。
他们大多穿著陈旧的粗布麻衣,但形制完好,看得出这是专门用於干活的衣物,也能看出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若是日子过得极为贫苦,那自然是不捨得穿著衣物干活,而是会选择赤膊上身。
昔年兵灾过后的洛阳百姓便是如此,贫苦时赤膊干活,除非天寒地冻,不然绝不捨得穿上衣服,生怕將衣服磨破。
如今能穿著衣服干活,每个人看上去都较为敦实,这便已经能够说明他们的生活如何了。
“两畿之地毕竟水利眾多,只要朝廷政令通达,百姓便能將自己养的很好。”
官道上,刘继隆乘骑骏马与左右的斛斯光、赵英、安破胡、曹茂等人交流。
四人尽皆頜首,毕竟他们都是经过吐蕃奴役或兵灾逃荒的人,自然知道百姓日子不行的原因。
地方世家豪强之中的背吏徵收各种各捐杂税,其中大半征来赋税进了他们的腰包,剩下的则是在县、州、道的层层剥削下运抵两畿。
胥吏收了一贯的赋税,大唐能拿到的不过两三成,最后还得將钱粮都拿去供给京西北八镇和河北三镇、中原诸镇。
余下的钱粮又发百官俸禄,自然没有钱粮去修疏通各处水利工程。
等大汉將这些藩镇尽数解决后,重新整顿吏治,没有了那么多胥吏贪墨和衙门盘剥,百姓需要缴纳的赋税少了,朝廷的財政收入也提高了。
儘管大汉的军费虽然也长期保持在一千五百万贯左右,但架不住大汉各类財政折色在两千八百到三千万贯左右。
只是看正税,大汉的正税是大唐的五倍还多。
但如果算上杂税,大唐的税率则超过大汉税率近一倍。
更何况,大汉的赋税徵收上来后,时常会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来將钱粮发下去。
农业经济为主的背景下,百姓的自保能力是很弱的,老天爷稍微不赏口饭吃,便是坐拥良田也没有饭吃。
更何况各地的地理不同,同一时间线下,可能河南的百姓没有饭吃,但剑南道的百姓却发愁怎么把粮食卖出去。
朝廷要做的,就是合理协调钱粮物资,让各道百姓都能安稳度过灾年。
两畿的百姓过得很好,但北边的关內、陇西,南边的岭南、黔中则是过得另回事了。
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这两个问题,从上古到先秦,再到如今,可以说自古而今都难以改变。
想到此处,刘继隆不由看向了旁边汉军將士手中的旌旗,只见“大汉”二字在隨著旌旗飘扬,
如同旭日高升。
“岭南道的那些作物,种植如何了?”
刘继隆开口询问,赵英则是开口回答道:“朝廷依陛下所写《农政新书》种植那些新作物后,
已经连续丰收两年了。”
“眼下各种作物已经扩种数十到三百余亩不等,且已经留种运往了云南、黔中等处种植。”
从东巡海军从洪武十二年正月返回以来,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时间。
他们带回的许多作物都在岭南道生根发芽,继而表现出了自己的优点和產量。
红薯產量在八百到一千斤左右浮动,土豆则是在二百到三百斤左右浮动,玉米產量最低,產量在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几斤不等,而生则是稳定亩產在一百五十到二百斤之间。
在没有化肥,只有农家肥的这个年代,能达到这样的亩產已经不错了,毕竟刘继隆看重的是它们能在贫瘠、乾旱的沙土地和山地上种植,没有水稻小麦那么娇贵。
“以如今的速度来看,若是朝廷大力推广,五年后这些作物起码能覆盖云南、黔中、岭南三道,再逐步不断向北扩散。”
刘继隆这话不是无故放失,而是有確切把握的。
毕竟这云南、黔中、岭南这三道的折衝府屯兵较多,只要朝廷下令,这些屯兵便只能埋头苦干在新作物和屯兵折衝府的配合下,新作物北上只是时间问题。
等待三道种植的差不多了,这些作物也就可以在大寧、辽东播种。
搭配这些新作物,结合眼下北方气温还算不错的情况,肯定能开创个不错的局面。
哪怕未来二百多年的气温都在持续走低,但有了这些作物,汉人完全可以牢牢控制辽河以南的大寧、辽东流域,就更別提已经迁徙数十万人的安西、北庭了。
“这些作物的產量竟然有那么高,某还真的没有想到。”
“莫要说汝,便是某也没有想到。”
“哈哈哈哈·.”
安破胡三人打趣著,而刘继隆则是看向他们,隨即说道:
“在极东之地,这些作物还不算什么珍贵的东西,真正珍贵的是大陆上的黄金白银“"..—”瞬息间,安破胡三人连带著赵英,乃至左右的汉军將士都屏住了呼吸。
面对他们的姿態,刘继隆视若无睹的开口说道:
“航海的风险自然有,但极东之地生產金银,光是极东之地那些群蛮从河水中淘洗的金银,每年就不下百万两。”
“若是他们有朝廷的开矿技术,每年起码能开採出价值六七百万贯的黄金白银。”
这些话,刘继隆自然有些夸大,但他要的就是夸大后的结果。
“陛下,若是东边能开採出那么多黄金白银,那朝廷何不直接派兵?”
斛斯光率先开口询问,其余人目光依旧死死放在刘继隆身上。
对此,刘继隆则是不假思索的摇头道:“朝廷的百姓太少了,况且日本的金银矿和南边南洋的金银矿就足够朝廷耗费心力了,极东之地的金银只能等朝廷人口稠密时再行开採。”
“不过在朝廷动手前,避免那些海上的大食人得知此事,朝廷倒是可以派遣一些小舰队去占领沿海適合开垦土地的地方,继而向內陆探索。”
“这件事情”刘继隆顿了顿,目光看向安破胡等人:
“等时机成熟时,朝廷会准许勛贵、世家、豪强前往海外贸易,依率收税。”
“与其將精力放在朝中,倒不如想想办法去东边,多弄回来些金银。”
他话音落下,但並未觉得只凭自己的三言两语,就能说动大部分世家豪强和勛贵前往海外。
毕竟现在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依旧不成熟,况且作为食禄阶级,大部分世家豪强和勛贵还是更寧愿吃嘴边的食物,而不是苦哈哈的前往那所谓的极东之地。
不过这不要紧,大汉朝的体量足够大,在眾多喜欢安逸的食禄阶级里,始终会冒出少量具有开拓精神的人。
对於大汉朝来说,这种人的数量太少了,但架不住大汉朝体量大。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想要去探索极东之地,那也足有数千人。
这个规模的探索舰队,绝对是世界各国望尘莫及的。
想到此处,刘继隆余光扫视左右,他知道队伍中有不少勛贵和世家豪强的眼线。
只要这些消息传回去,那他的意图就达到了。
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以及大汉朝的后嗣之君了。
“驾—..
抖动马韁,他加快了马速,而后方的安破胡等人则是陷入沉思。
只是沉思片刻,他们便有了自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