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想像朱元璋那样,几百年后被人讨论生了几个畜生儿子。
“是……”
刘烈汗颜,这才察觉自己步子迈得有些大了,自己只是太子,还不是皇帝。
自家阿耶的安排,不是自己可以插手和忤逆的。
“你下去吧。”
刘继隆显然还在发脾气,声音变得冷淡下来,刘烈只能硬着头皮,涨红着脸作揖离去。
在他走后不久,刘继隆才稍微消了脾气,回过头来觉得自己刚才反应有些大,随即对西门君遂道:
“前几日渤海国令人送来了些东珠,汝亲自挑选几颗,派人给太子送去。”
“此外,如今太子也开始培养自己的人了,东宫那边每年的用度便提高到五万贯吧。”
西门君遂恭敬行礼:“奴婢领旨。”
他走下金台,对外面的宦官吩咐起来,而返回东上阁的刘烈则是感觉汗流浃背,背后潮湿。
见他回来的表情不对,辅助他处理政务的张瑛等人先后起身,面色担忧的询问道:“殿下,您这……”
“无碍,只是逾越遭了训斥罢了。”
刘烈挤出笑容,随后便与他们说了自己这趟的所获。
在得知皇帝准许刘烈培养自己的班底后,张瑛等人脸色浮现欣喜之色,只有敬翔、谢瞳面色如常。
二人可不是如张瑛等人出身的陇右官员,更没有勋臣背景,况且内阁也不能完全都倒向太子,这点不止是他们,就连刘烈和张瑛等人都心知肚明。
“七位先生先坐下吧,吾先处理奏表了。”
刘烈吩咐着,随后便自己走到东上阁的主位椅前坐下,提起朱笔开始替刘继隆处理些奏表。
在三省六部、五军都督府、内阁及太子这些人的重重处理下,每日需要刘继隆决断的奏表数量大大降低。
此前刘烈还未回来时,刘继隆需要处理二百六七十份奏表,如今下降到了一百三四十份,压力和强度大大降低。
正因如此,刘继隆的作息也算恢复正常了,偶尔还能去内廷耕耘子嗣,走出紫薇城去尚铎罗、高进达、李商隐等人的府上叙旧。
在这样的日子中,西南的战事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面对掌握了火炮和火枪的汉军,南诏军队只能依靠山川地利,不断修建石堡、关隘来坚守,将时间拖延。
饶是如此,随着时间来到腊月,高骈却也收复了麻州,将杨缉思逼得退守拓东(昆明)门户的升麻(会泽)。
张武收复深利、七部、磨豫三城,段宗榜退守马邑城。
李阳春兵分两路的情况下,北路的葛从周成功绕过獠子部,正月前定然能攻入通海。
南路的邓俨、张归霸沿着礼社江(红河),连破二十余寨,直逼同澡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祐世隆派出的使者也来终于来到了洛阳,而为了表示诚意,祐世隆甚至把身为南诏诸相之一的赵诺眉都派了出来。
“臣世隆,诚惶诚恐,顿首再拜,谨派清平官诺眉,奉国书于天朝大汉皇帝陛下阙下。”
“天汉肇兴,景命维新;陛下承乾御极,德覆寰宇,威加海内。”
“昔大唐失其鹿,天下共逐,而天命终归于汉祚,此乃历数所在,万民所仰。”
“臣僻处西南,闻陛下登基,改元洪武,未尝不拊掌而庆,知乾坤有主矣。”
“臣初即位,年少狂悖,僭越称尊,改国号曰“大礼”,窃帝号于边陲;此乃臣年少昏聩,惑于奸佞之言,贪图虚名,以致逆天而行,获罪于上国;今臣每思此事,汗流浃背,羞愧无地。”
“自陛下龙兴,王师赫怒;剑南、山南、岭南、黔中四道并进,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声势之隆,震于荒服。”
“今臣痛悔前非,幡然醒悟;谨于洪武十年十月朔日,于太和城中,告祭宗庙山川,自削帝号,去伪国;自此复称南诏,永为大汉西南藩屏,世世代代,不敢复生贰心……”
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和国书,此刻正在洛阳乾元殿内,由南诏清平官赵诺眉诵读,声音在殿内回荡,冲向殿外。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谨奉表以闻。”
“大汉洪武十年十月朔日,南诏国主、臣世隆、顿首再拜……”
赵诺眉诵读完毕,双手呈出国书,而礼部随即派人将国书接过,转呈给西门君遂的后,由西门君遂放到了刘继隆案前。
刘继隆身穿冕服,面对这份国书却不为所动,只是开口道:
“只是自削国号及帝号,归还三十万百姓便再无任何举动,酋龙是觉得朕与前唐旧主无异?”
他的话令赵诺眉感到了压力,低着头作揖道:“下国愿以拓东、通海二镇换陛下息怒。”
拓东和通海二镇占据南诏两成疆土,且拥有不少能开垦的河谷,只是南诏人口不够,所以开垦的耕地不算多。
饶是如此,也能看出南诏求和的决心,但刘继隆不是前唐旧主,也不想功亏一篑。
十万大军正势如破竹的朝南诏腹地进攻,收复拓东和通海不过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何必因为怜惜数百万钱粮而止战回归?
“仅是如此?”
刘继隆的声音不算大,可却如重锤砸在赵诺眉心头,他脸色难看几分,但还是硬着头皮询问道:“陛下以为如何?”
“朕以为,削南诏国,朕赐世隆云南郡王爵,凡南诏臣子,尽皆迁往山南东道、河南道享受中原太平。”
刘继隆语出惊人,若是他只是要求南诏投降灭国,祐世隆领着郡王爵来洛阳过着被监视的日子,那哪怕希望渺茫,但至少是有希望的。
可他开口就是要把祐世隆包括南诏所有臣子家眷都迁往中原,这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赵诺眉要是敢答应这样的条件回去,不等他回到阳苴咩城,沿途的白蛮、乌蛮和各部头人就得把他解决在路上。
“陛下何故咄咄逼人?”
赵诺眉也是来了火气,忍不住说道:“臣主诚心归化,非惧战也,实乃不忍苍生再遭兵燹之苦;故而自屈尊号,送还人口,此乃仁德之心!不料天朝竟如此相逼!”
他目光毫不退缩地逼视着刘继隆,呼吸沉重道:“南诏立国百年,凭的不是天朝的册封,不是天朝的赏赐……凭的是山川之险,江水之堑,是那千山万壑、瘴疠毒泉!”
“汉家兵马再雄壮,甲胄再精良,可能填平每一条深谷?可能驱散密林的每一片瘴母?可能让我每一个賨人、朴子蛮的战士都放下他们的毒弩和藤甲?”
赵诺眉一字一句,如同淬毒的利箭:“陛下若必欲以此亡国条款相逼,则唯鱼烂土崩而已!”
“南诏二百万臣民,咸知今日大汉,非为怀远,实欲绝祀,必歃血为誓,效死报国!”
“当是时也,西洱水滨,泸水之阴,必复见天宝旧观……”
“汉家骸骨再垒,陛下旌旗尽染瘴疠之墨,永陷诏地山川泥淖!”
“臣愿陛下三思,是欲得帖耳藩臣耶?抑或尸秽蔽野、永无宁日之死域?!”
话音落下,乾元殿内死寂一片,只有赵诺眉因激动而粗重的喘息声,仿佛是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正发出最后的咆哮。
只是呼吸过后,反应过来的乾元殿内已如沸鼎炸裂!
“狂悖!”
“南蛮安敢如此!”
“陛下!此獠狂言辱国,当立斩以徇!”
宰相崔恕率先出列,他须发皆张,昔日雍容气度尽化雷霆之怒,戟指赵诺眉,声如寒冰:
“赵诺眉!尔休要恃山川之险!岂不闻我大汉洪武神机之威?”
“火绳枪发,洞穿重甲,红衣炮响,城碎垣崩!”
“尔等依仗着重铠铁甲、寨墙石垒,可能挡此天威一击?!”
见有人发难,斛斯光这暴脾气也胡虎步上前,怒叱道:“蛮夷小丑,也敢妄言死战?”
“蚍蜉撼树,可笑不自量。”户部的封邦彦忍不住笑道:
“我朝太仓、洛口、并渭诸仓,粟米积腐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