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北征松漠

第 北征松漠

“先取燕北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头。”

“回看燕塞低如马,渐见辽水直北流。”

“天威捲地过辽水,万里征人尽汉歌—

秋高气爽,当《从军歌》在燕云大地作响,无数乘坐牛车的汉军將士高声歌唱,队伍拉长数百步,宛若长龙涌入州、檀州及营州。

燕云八州作为大汉北疆的边地,常年有六万军队在八州驻守,人口更是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后,

达到了如今的近百万口。

这其中,类似人口大州的幽州並没有增加太多人口,反而是河东的云州、蔚州,河北的州、

檀州、蓟州、平州和营州人口在不断增加。

昔年“豆卢琢案”被流放的世家豪强都被打散后安置这些边塞,每个州人口都在七八万,如重中之重的营州更是涌入了十五万口百姓。

记住我们

曾经的艰苦已经过去,如今的营州被汉军硬生生填土造陆的弄出了一条十余丈宽的辽西走廊,

以及各处山间河谷耕地。

哪怕是山间的山道,此刻也被汉军用火药和人力,硬生生扩宽到了五丈,十分方便行走。

《从军歌》的歌声下,一支规模近两千人的队伍正在朝著营州治所的柳城靠近。

队伍虽然有近两千人,但其中只有五百余人身穿战袄,其余人都只是穿著薄袄的民夫。

战兵带著甲冑、军械乘坐牛车,而民夫们则是背负上百斤的粮食,埋头跟著队伍北上。

他们从平州出发而来,只是整支军队的沧海一粟罢了。

隨著队伍不断前进,前方的视野渐渐开阔,出现在队伍面前的是宽阔平坦的河谷平原。

柳城坐落其中,四周耕地延绵数里,浑然不见曾经密林遍布的模样。

如这样的赶来柳城的军队与民夫不算少,如今柳城城外已经修建了三座军营,驻兵三万有余。

隨著军队不断抵达,柳州衙门內的斛斯光也带著眾將围在沙盘四周,旁边是斛斯光之子斛斯律、解斯金及李可举等三名兵马使及十余名都尉、別將。

曾经刘继隆身旁小將的斛斯光,如今也年过半百,而他两个儿子也年近而立。

李可举靠著站队正確,也经过十年时间成长为了河北都督使司治下兵马使,地位只在斛斯光之下。

“我军在营州各仓存有四十五万石粮草,光柳城的常平仓和军仓、官仓便有三十万石粮草。”

“从柳城向木叶山而去,距离约四百里左右,以我军速速,正常八日便能兵抵木叶山。”

“如今已是洪武九年秋,还有两批十五万石粮食没有运抵柳城,等运抵柳城后,差不多也已经入冬降雪了。”

“燕山山脉的十月下旬便开始下雪,大致来年正月末梢才会开始融化。”

“我军若是以柳城为主攻倒是可以在二月初出兵,先攻破木叶山,再配合朔方郡王(安破胡)

对燕山山脉中的契丹和奚部搜山,分骑兵和马步兵与辽东的张郎君一同在松漠围剿契丹草原残部。”

契丹虽然是游牧民族,但由於大唐对燕山山脉管控不严,因此契丹八部都在燕山山脉里进行耕种和挖矿冶铁,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迭剌部。

如果先攻破木叶山,隨后与河东兵马合兵,隨即便能以八万步卒围剿燕山山脉中的奚部和契丹残部。

切断燕山和草原的联繫后,再以骑兵和马步兵配合辽东的兵马將松漠之间的契丹残部围剿,便可彻底解决契丹和奚部这两个边地大害。

解斯光话音落下时,眾將均没有表露任何反对的意见,而是纷纷頜首表示认可。

对於如今的汉军来说,火炮火枪在手,只要不犯致命错误,哪怕被突袭也可以结阵掘壕自守。

春季动兵是刘继隆明旨下达的旨意,只因为燕山山脉春季少雨,而时间进入五月后就將迎来雨季。

赶在五月前夺取木叶山,包围燕山山脉,然后层层压进,只有这样才足够保险。

“既然没有异议,那便好好在此操练兵马,等待来年二月动兵。”

斛斯光吩附过后,隨即便在主位上落笔写下奏表,將征討契丹与奚部的计划发往了洛阳。

在他发出奏表的同时,河东的安破胡、辽东的张延暉也分別发出奏表。

他们的奏表最终赶在九月送抵,而刘继隆也在看过三人的奏表后,將三个人的战术做出调整,

並给出三部兵马各自开拔时间,以及什么时间抵达什么地方,完成什么战术后,这才將奏表发往了河北。

在刘继隆做完这些差事的同时,已经返回洛阳並休息数月的耿明却前来求见。

“传他进来!”

得知耿明求见,刘继隆很快便想到了探寻美洲的事情,连忙开口催促。

西门君遂不敢怠慢,亲自动身將耿明从殿外带入了贞观殿內。

“臣——.”

“可是东巡之事有了结果?”

刘继隆伸手打断他的行礼,直接询问起了问题。

耿明听后点了点头,但是脸色有几分不对,这让刘继隆察觉到了不对劲。

“回陛下,我军海船出日本东去三十余日后遭遇风暴,毁船三艘,阵歿二百七十四名兵卒。”

“风暴过后,由向东行驶二十四日,船队遇群岛,最大者如州县大小,岛上有野人捕捞海鱼种植芋头与芭蕉。”

“按照陛下所给出海图,此地应该便是檀香屿(夏威夷)。”

“由於船队物资不足,便兵分两路,以四艘海船及三百名水兵继续东进,余下四艘海船及六百余人依照海图南下,沿著北赤道暖流返回。”

“返航船队在中途遭遇风暴,不得已在吕宋休整三月,因疫病而死一百四十九,直至修补战船后方才北上。”

“半月前,战船北上抵达泉州,今日方才將奏表送抵洛阳。”

“臣不敢怠慢,特此將奏表送入宫中。”

耿明躬身行礼,刘继隆听后却没有生气或难受,反而鬆了口气。

儘管他知道大致的洋流,可太平洋並非是靠知道洋流就能平安度过的。

十二艘船,一千二百水兵东去,能在送出四艘船继续向美洲探索同时,还能带著近五百海兵返回泉州,將消息稟告朝廷,这已经值得记功了。

想到此处,刘继隆頜首道:“海事艰难,能探索到檀香屿已然不错,更何况他们还能选择分兵继续东去。”

“敕令,此次东巡海兵尽皆拔擢三级,每人赏钱百贯,阵歿与疫病而牺牲的將士,其家中有子嗣者,授正七品上勛云骑尉,无子则兄弟父母承袭,孤身者营造忠烈祠,供其家乡世代祭祀。”

“令这些归来的海兵好好休养,將此次东巡经验匯总后,若还有愿意继续东巡者,即令他们组建船队,来年继续出发。”

探索新大陆不是简单的事情,带回並推广作物也並不简单。

欧洲在漫无目的的情况下,用了五十年时间將新作物带回並播种成功。

大汉倒是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因为新作物中类似土豆、辣椒、玉米和红薯等作物播种和脱毒的技术,刘继隆都知道。

他前世跟著家里人种植过老品种的许多作物,播种和脱毒的技术虽然不同,但大多都大同小异。

如果脱毒不彻底,那就会导致作物在经过种植后品种退化、產量下降。

所以只要能带回新作物,刘继隆就有把握在十几年內將新作物在屯田折衝府內进行推广。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