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战火在即

“轰隆隆……”

在裴颋这么想的时候,汉军的炮击仍在继续,而这样的炮击持续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将领令旗兵停止挥旗,海上的战船们才先后停止炮击。

一刻钟后,确定安全的将领看向裴颋,笑着说道:“还请裴大使移步。”

裴颋已经猜到了接下来要前往何处,但他仍旧佯装不知的被将领带出了城,带到了城北数百步外的那座石堡处。

只见沙滩上散落大量拳头大小的石质圆球,而那座石砌而成的石堡,此刻却已经被打得破破烂烂,不成样子。

哪怕还能修补后继续坚守,但这般威力,还是忍不住让裴颋担心起来。

渤海国内可没有几座能经得住刚才那般攻势的城池,即便有也都是高句丽遗留的那些山城。

哪怕是心中早已波涛汹涌,可裴颋依旧面色如常:“若只是如此,某恐怕是高看天军了。”

“呵呵……”将领也不揭穿,只是示意道:“还请裴大使后撤。”

裴颋见状带着两名副使,与将领后撤数百步。

不等他们回头,身后便有猛烈的雷鸣传出,紧接着便是强风从背后席卷而来。

震耳欲聋的声音让他们待在原地十余个呼吸后才敢缓缓睁开眼睛,但当他们向后看去,原本的石堡已经彻底垮塌。

这般景象令裴颋心中不断抽搐,两名副使更是面露惊恐。

“朝廷还有许多手段,这不过是其中之一。”

“想来裴大使也有话要与麾下交谈,某先送裴大使返回驿站,再由裴大使决定接下来何去何从吧。”

将领不等裴颋等人开口,便为他们安排了接下来的去向。

他们被安排前往了驿馆,而两名副使在抵达驿馆后,便将汉军的手段都说了出来。

一时间,驿馆内的气氛凝重,原本还嘲讽大汉的那些官员更是面如死灰。

哪怕如裴颋这般心性坚韧者,也不免在屋内休息了两个时辰,直到入夜才唤来两名副使。

烛火下,裴颋看着垂头丧气的两名副使,沉吟片刻后方才开口道:

“某率使团继续前往洛阳,汝二人立刻返回上京城,将今日所见所闻尽皆告诉陛下。”

“某尽力说服洪武皇帝,若是事不可为,便只能加筑城池,坚守辽东了。”

他话音落下,其中一人便忍不住道:“守得住吗?”

“今日那石堡之坚固如何,某等也都看到了,便是那般坚固的石堡都无法阻挡,更别提其他手段了。”

“修筑石城所耗不小,而辽东不过二十余万百姓,以其修筑石堡,何其缓慢?”

“恐怕不等各处要隘的石堡修好,大汉的天军便攻破玄菟城了。”

他的话令眼前烛火不断飘零,裴颋冷眼道:“终归要试试。”

“可……”副使还想反驳,裴颋却起身道:“某才是大使!”

见他以身份压人,两名副使只能以沉默应对。

“下去吧,明日汝二人返回上京,将此事尽皆告诉陛下。”

他开始送客,两名副使见状也只能不甘起身,走出屋子后将门合上。

听着二人脚步声走远,裴颋深吸了口气,只能将希望寄于自己身上。

半刻钟后,屋内烛火熄灭,但黑夜里却不知多少人辗转难眠。

翌日,裴颋按照事前说好的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一路西进。

由登州前往洛阳,路程一千四百余里,而前往上京则一千七百余里。

耿明并未阻拦裴颋,反而是派兵护送他们一路西进。

只是随着裴颋乘车西进,大汉在河南道的民生也如画卷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与三年前乃至十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原百姓简直恍若隔世。

临近武牢关前,官道不远处便有村庄炊烟袅袅,隔着老远便能见到几个孩童在村口追逐嬉戏。

便是这普普通通的村庄四周都有不少土壑沟渠,更有十几口水井分散在数百亩耕地四周。

麦子已经收割,村内由畜力驱动的磨坊排着队伍,而这些看似稀疏平常的水井、河渠、磨坊,那都是渤海国内各城才有的建筑,便是那些数千人的乡上,也不可能出现这么多利农建筑。

在那些来过大唐的渤海官员眼底,眼前的景象仿佛只是梦中的幻想,昔年河南道百姓人吃人的景象才是现实。

只是不管他们如何不相信,眼下的景象都是真实存在的,也是他们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的景象。

大汉的富庶,着实令他们麻木。

带着这份麻木,他们也在九月下旬抵达了洛阳城。

在洛阳城外,许多渤海官员见到了那座曾经破败,如今却富丽堂皇,令人高攀不起的宏伟都城。

洛阳的繁华令人眼缭乱,直到他们入榻驿馆,他们依旧不敢相信洛阳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曾经的破败,变成了如今的繁华。

裴颋的心气被一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所磋磨殆尽,他本以为大汉刚刚结束战乱,百姓虽然不至于饿殍遍野,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可如今的所见所闻却告诉他,大汉只用了六年时间,便在大唐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一座令所有人仰视的王朝。

他浑浑噩噩的在洛阳住了几日,直到学会了所有礼数,这才被准许前往贞观殿面见那位洪武皇帝。

“下臣文籍院监裴颋,奉渤海郡王令,前来朝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裴颋按照礼部官员教导的行礼,紧接着三呼万岁。

“赐座!”

带有威严的声音响起,裴颋小心翼翼的用余光仰视那位坐在金台上的皇帝,在见到对方时不免错愕。

他知晓这位皇帝年纪,听闻其四十有六,年近半百,心想自然年华不再。

只是等他瞧见刘继隆后,这才发觉刘继隆模样不过三十出头,并没有所想的那般老迈。

不仅如此,以容貌来说,便是他这位被渤海贵族称呼风仪甚美之人,也不免感到自惭形秽。

“辽东为汉家旧土,昔中原疲敝而无力制之,今中原强盛,合该回归中原。”

刘继隆开口便把裴颋想说的话给堵死了,裴颋只能硬着头皮道:

“下臣自登州往洛阳来,沿途见百姓安居乐业,然始终地广人稀。”

“下臣虽未曾去过河北,但河北诸镇交战多年,想来与河南相差不大。”

“下臣以为,天朝刚刚结束战乱不过六载,百姓安居乐业下,实在不宜大动干戈。”

“更何况辽东苦寒,中原百姓恐怕难以忍受,届时只怕耗费天朝国力。”

“不若等天朝地广人稠时,再将辽东收复如何?”

裴颋一路走来,算是明白了大汉的底蕴。

不管是比拼国力还是武力,渤海国似乎都没有胜算,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能够说服刘继隆。

不过随着他话音落下,刘继隆的语气却亦如刚刚,没有半点波澜。

“天朝产有,胜布皮绒百倍,便是迁徙河南百姓迁往,百姓亦能忍受苦寒。”

“更何况,河南、河北百姓千万,又有河东三百万百姓,只需稍稍迁徙几十万人进入辽东,便能将辽东占据,何至于影响三道民生?”

“更何况朝廷收复辽东,所图乃是驱逐奚部与契丹,此策于渤海、大汉皆有所利,大使何以阻拦?”

“依朕所见,莫不是渤海王不舍辽东,妄图鸠占鹊巢不成?”

和北方充足的人口,这便是刘继隆敢于收复辽东的底气。

裴颋若是想以此来说服自己,未免过于异想天开了。

“朕准许渤海王迁渤海之民北上,待朝廷迁徙辽东百姓安居乐业后,商贾也无需冒海浪风险而行商,只需要在陆地转搬商品即可。”

“此外,朝廷手中亦可输入渤海,使渤海百姓不再畏惧严寒。”

“待朝廷开垦辽东耕地后,亦可输粮北上,缓解渤海粮秣之难。”

“再者,届时朝廷将奚部及契丹驱逐,渤海便无需在扶余等处备兵数万,所节省钱粮,皆可用于兴修水利,造福民生。”

刘继隆说了许多对渤海有益的事情,但这些都不是裴颋和渤海君臣担心的事情。

渤海君臣最担心的,主要还是大汉在辽东站稳脚跟后,继续向东北侵占渤海土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