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刘继隆不知,为何会偷偷返回洛阳?”
豆卢瑑解释著,同时暗骂道:“事以密成,果然不能让太多人掺入其中。”
“某担心刚才的那群人中,亦有刘继隆布置的探子,故此才会散播消息,取消了对刘继隆刺杀的安排。”
“若刘继隆得知某取消刺杀的事情,定然会放鬆警惕,届时便是某二人为国尽忠之时。”
裴澈倒是没想到豆卢瑑竟然想了这么多,也没想到刘继隆能在他们之中安插那么多探子。
“刺杀之事,由某亲自操办,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豆卢瑑没有给裴澈说话的机会,只是自顾自的安排好了所有,继而转身走下阁楼。
裴澈见他离去,过了半响才接著走下阁楼。
果不其然,在他们离开后不久,刘继隆便得知了豆卢瑑取消刺杀的消息。
“有意思,这豆卢瑑倒是不蠢。”
汉王府中堂处,刘继隆饶有兴致的说著,而赵英则是皱眉作揖道:
“殿下,豆卢瑑此人包藏祸心,不如由臣立马出兵將他拿下!”
赵英担心刘继隆安危,面对他的关心,刘继隆则是开口道:“吾不会以身犯险。”
“既然豆卢瑑勘破了此事,那便让李商隱准备,安排凯旋之师走上东门返回洛阳。”
刘继隆这话表明了他不会亲自前去这支所谓的凯旋之师,无非就是做出他凯旋而归的样子罢了。
“殿下,豆卢瑑既然已经猜到了,某等为什么还要与他们虚与委蛇?”
赵英想的很简单,直接动兵把这群人全部抓了,严刑拷打后便能结束此事。
面对他的疑惑,刘继隆则是解释道:“这么做確实能將豆卢瑑这群人给清理乾净,但吾要清理的不仅仅是他们。”
赵英露出疑惑的表情,却见刘继隆平静吩咐道:“令探子去想办法將高駢、朱温那群人也拉上船。”
“这……”赵英诧异看向刘继隆,刘继隆却依旧面色平静。
他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的事情,天下初定就应该安抚,但安抚过后就该动手了。
这些唐廷旧臣,不能为刘继隆所用的人,还有高駢、宋威、董昌、梁纘、王景崇、张公素、朱温、张思泰、曾元裕这些投降的节度使及牙將……
只要他们在此次考验中表现出野心,刘继隆都不准备让他们活下来。
把这群人解决,原本的冗官问题便迎刃而解,还能为新朝解决许多不安定因素。
“臣明白了,请殿下放心!”
赵英很快猜到了刘继隆的想法,连忙朝他作揖行礼,恭恭敬敬的后撤离开了中堂。
在他走后,刘继隆依旧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中则是多出了两份奏表。
前者是曹茂收復峰州等处失地的奏表,后者是安破胡送来的奏表,內容则是李思恭与李克用在漠南驻牧的事情。
刘继隆只是稍微阅览,了解了个大概后,便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於他而言,李克用和李思恭能做的事情並不多,只要他將天下秩序恢復,用不了几年就能派出一支偏师將其討平。
至於当下,他需要先把大唐的烂摊子给收拾清楚,再把那些潜在的內部威胁都解决才行……
在他谋划的同时,赵英也开始暗地里安排起了那些谍子,同时与李商隱商量了凯旋而归的事情。
半个多月后,隨著夏收渐渐进入尾声,一支数千骑兵的凯旋的队伍也从洛阳的上东门进入城內。
五匹骏马拉拽著华贵的象輅进入城內,百姓纷纷来到街道两旁围观。
得知是汉王凯旋归来后,城內百姓都纷纷来到横街左右观望欢呼,整个洛阳城都因此变得热闹了起来。
儘管刘继隆没有露面,但那华贵的象輅便让人下意识以为他就坐其中,此刻正在看著他们。
“呜呜呜——”
“殿下千秋万岁!”
“殿下千秋……”
对於百姓而言,废除徭役,平定乱世的刘继隆无疑才是他们的救星。
汉军十税二的税额虽然不低,但比起曾经那杂七杂八的杂税可要好太多了。
他能获得百姓支持,最关键的还是废除徭役,以及平均土地这两个政策。
这两个政策,是实实在在让百姓得到了好处的政策。
自此往后,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每年被州县和朝廷分別徵发两次徭役了,而汉王殿下发给他们的耕地,则是保障了他们有所耕食的未来。
两个政令的下达,顿时减轻了百姓身上最重的两座大山,他们自然拥戴刘继隆。
“民心可用……”
鼓楼上,刘继隆远眺百姓欢迎他车驾的景象,感嘆之余,目光不由来回打量。
他倒是希望有人能在今日刺杀他,可是他並未看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渐渐地,他便將目光投向了街道上的百姓。
相比较南边的百姓,洛阳的百姓已经承平三年,哪怕经歷了大旱,甚至如今依旧处於旱情之中,但他们却仍旧顽强的活了下来,並且活得比曾经未遭灾时还要好。
这一切得益於刘继隆以工代賑的政令,以及罢黜苛捐杂税的行为。
不过更为重要的还是官员下县,吏员下乡,且官吏尽皆多为流官和每岁一考的考功制度。
在这些制度下,朝廷与地方尚且保持著廉政和高效的处置方式,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害群之马。
洛阳北市街道上的百姓多为富户,穿著以锦缎为主,自然不能以他们的情况来衡量洛阳百姓的情况。
最能反应情况的,还是那些从南城往北城而来的百姓,而刘继隆挑选的这座鼓楼,正好能看到南城的情况。
但见许多百姓朝著南城往北城而来,他们身上大多穿著绢、布,脚上则是草鞋与布鞋为主,体型虽然瘦弱,面貌却十分健康。
比起当初刘继隆来到洛阳,所见到百姓衣衫襤褸,赤足行走且骨瘦如柴的情况,如今的情况不知好了多少。
这只是三年时间的变化,还是大旱情况下的三年变化。
如果大旱消退,隨著时间不断推移,天下的百姓还將生活的更好。
若是有足够的钱粮,朝廷的许多事情也能提早提上日程,而这便是刘继隆要扩散牵连,波及整个天下的原因之一。
不把这群世家豪强解决,土地兼併的问题就永远缓和不了。
刘继隆虽然已经分配过一次土地,但那点土地相比较世家豪强掌握的土地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土地兼併四个字,若是放在不諳世事的人眼里,恐怕只是大地主买卖小地主土地,小地主买卖富户土地,富户买卖贫农土地。
可放在现实中,土地兼併则是世家豪强依仗自家为官,以权力压服所有人,將他们的土地都强行低价买入。
土地即生產资料,只要它有价值和投资属性,便会不断滋生出想要侵占它的人。
刘继隆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也知道这种人不会被消灭,但可以被遏制。
他將这些世家豪强解决后,起码未来七八十年的时间里,不会有土地矛盾的问题。
只要后世之君能重振纲要,这个时间兴许还能延长。
他是管不了后世了,他只能保障他活著的时候,百姓能太平生活下去,且拥有上升通道就足够。
这般想著,刘继隆嘆了口气后走下鼓楼,提前返回了汉王府。
半个时辰后,当车驾进入汉王府,百官也纷纷前来拜见他。
经过刘继隆准许,百官纷纷进入汉王府正堂,將正堂站得十分拥挤,足有二百余人。
“参见殿下……”
当刘继隆从屏风后走出,无数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了他的身上,而刘继隆也装作舟车劳顿的样子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