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刘郎风采(万字大章)

见他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李佾如霜打的茄子,差点双腿一软坐在地上。

好在左右宦官上前将他搀扶起来,而他则是看向这些平日里与自己玩闹的宦官都冷脸看着自己,顿时明白自己这些日子的快活,实际上都在刘继隆眼皮底下。

在他惶恐的同时,随着韦昭度被抓,原本太平的洛阳城,顿时紧张了起来。

无数禁军开始封锁城门,严进严出,就连水路的舟船都不准进入洛阳。

禁军的兵马将韦昭度的府邸翻了个底朝天,而这样的做法也自然被人通禀到了南衙。

刘瞻、萧沟等人纷纷前来寻找高进达,将此事告诉高进达后,便见高进达皱眉道:“韦昭度?”

他对韦昭度十分熟悉,但却不知道韦昭度犯了什么事情,于是起身道:“某亲自走一趟吧。”

“如此甚好。”刘瞻与萧沟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们隐隐能猜到这事情恐怕与皇帝有关。

眼见高进达起身走出衙门,二人这才皱眉看向对方,却又在发现对方眼神不对后开口问道:“此事……”

“某不知。”刘瞻摇摇头,他确实不知道这件事。

自从他促成刘继隆与李梅灵的事情后,朝中不少官员都称呼他为刘继隆座下走狗,纷纷疏离了他。

“你若是不知,还有何人知道?”

萧沟不解,但很快他便想到了两个人,脸色不由微变。

“你知道?”刘瞻与他共事数年,见他如此,便知道他多半是知道了。

“尚未肯定,需要前去询问才是。”

萧沟艰难说出,随后便转身离开了堂内,而刘瞻则是忧心忡忡。

不多时,皮日休与韦庄先后走入堂内,却没见到高进达,只见到了刘瞻。

“刘相,不知禁军为何抄没韦侍郎府邸?”

“此事,禁军恐需要给个交代才行。”

皮日休与韦庄质问刘瞻,而刘瞻却苦笑道:“多半与陛下有关……”

二人心里一紧,脑中不由得浮现了几道身影,顿时觉得口干舌燥。

刘瞻见二人如此,心道连二人都知道幕后之人,可笑自己身为宰相却什么都不知道。

他在内心讥笑自己,但却并不准备插手此事。

他只想保全李佾,保全太宗血脉,至于其他人与他无关。

“今日便早些结束班值,都回去休息吧。”

刘瞻叹了口气,随后走出了堂内,而皮日休与韦庄对视过后,也纷纷拔腿朝外走去。

与此同时,高进达却已经来到了烛龙门,并在门楼上见到了正在吃饭的张瑛。

见到高进达到来,张瑛不紧不慢起身擦了擦嘴,这才对高进达作揖:“高相……”

“宫内发生了何事?”

高进达皱眉询问,他对张瑛这番举动有些不满。

毕竟就算是张昶在这里,也不至于对他如此轻怠。

“有人蛊惑陛下南逃,某已经派人去查了。”

张瑛走出位置,示意高进达坐下,而高进达也没有拒绝,直接坐到了位置上。

“除了韦昭度,还有别人吗?”

高进达询问,张瑛则是轻笑道:“他们动作还真快,禁军还没调度多久,便连高相都惊动了。”

高进达不理他所想,只是开口说道:“查案可以,莫要公报私仇,影响殿下。”

“某知道。”张瑛微微颔首,高进达见状皱眉起身,转身走出了门楼。

在他离开后不久,西门君遂与杨公庆便找了过来,路上显然是撞见了脸色不太好看的高进达,故此来到后他们便对张瑛询问道:“高相来过?”

“嗯。”张瑛不紧不慢点头,随后说道:“至尊情况如何?”

“我们走后不久,至尊便回贞观殿休息去了,看样子倒不是什么预谋已久的事情。”

杨公庆如实说着,张瑛听后则是满意点头:“至尊没有掺入其中便可,让人顺藤摸瓜,将这群人找出来吧,不过不要大张旗鼓。”

“如今殿下在河北平叛,不能分心。”

“好!”西门君遂与杨公庆纷纷应下,而返回南衙的高进达也并未见到刘瞻和萧沟。

他本不想打扰刘继隆,但想了想张瑛的态度,担心出事的他还是派人将信送往了卫州。

不过这封信不是送给刘继隆,而是送给了李商隐。

只是在书信北上时,此时的刘继隆却已经通过塘骑探查,得知了韩君雄走运河北上的消息。

“看来安破胡已经带兵前去攻打清河了。”

此时此刻,刘继隆站在被炸开口子的城墙面前,远处城门上则镶有“临漳”石匾。

城外上万汉军将士正在涌入城内,而赵英则是正在从城门方向走来,来到刘继隆跟前后作揖。

“殿下,城内粮仓也是空的,百姓家里也没有太多余粮,都被运往邺县和安阳去了。”

“城内的军营倒是足够大,刚好够弟兄们休息。”

赵英说罢,刘继隆这才开口说道:“看样子他们是准备坚壁清野,不给我们粮食,企图拖垮我们。”

“邺县和安阳的情况如何,能否攻打?”

赵英摇摇头:“塘骑看过,都是高墙厚壁,并且垒石筑城,看得出筑城时间不长,应该是魏博响应朱全忠后才开始加筑的城墙。”

既然得知刘继隆麾下兵马有破除城墙的手段,藩镇们也自然会加筑城墙,这点刘继隆早有准备,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着急调遣火炮东进。

“火炮运抵何处了?”刘继隆询问。

“已经抵达同州,起码还有一个半月才能运抵代北。”

见赵英这么说,刘继隆沉吟后说道:“不用运往代北,如今妫州在我们手中,便不需要火炮去攻打蓟门了。”

“传令过去,将火炮调至怀州,等待消息后运抵卫州。”

“此外,今夜好好休息,明日你分兵进攻邺县和安阳,最好趁机派些塘骑渡过彰水,去滏阳引起些骚乱。”

“是!”赵英应下,继而才提出问题:“可殿下,若是分兵,便只有不过五千马步兵了,强攻过后恐怕死伤不少。”

“更何况我军若是去滏阳寻衅,届时必然会吸引成德、昭义两镇兵马往滏阳而来,届时数万大军南下,我军兵力又如此分散,恐怕不是对手。”

“呵呵。”见他询问,刘继隆拍拍他肩膀道:“不必强攻,只需要围困就可以。”

“此外,包围邺县的兵马,必须挂上吾的大纛,让昭义的卢匡以为吾在包围邺县。”

“若是他们派出快马求援,也不要阻拦,最好让昭义和魏博、成德知道我军有多少兵马,兵马在何处围困。”

“是。”赵英满脸不解,可是不解归不解,这并不影响他听令。

他知道自己猜不透自家殿下的心思,所以他只需要按照自家殿下的军令做就行了。

只是他们不过一万五千兵马,如今又要将一万马步兵分别调派出去,那刘继隆身边就只剩五千精骑了。

想到这里,他不免担心问道:“殿下,我若带兵去了邺县和安阳,那您是准备回去包围卫县,还是准备撤回怀州,亦或者去支援安都督?”

刘继隆缓缓摇头,扬眉淡笑,眉宇间尽显睥睨之态。

他的这番模样,让赵英只觉恍惚,仿佛回到了在陇右的时候。

那个时候,自家殿下也依旧是这样意气风发,傲意未敛。

“吾哪也不去,就在这临漳县休息。”

“可是粮草……”赵英闻言下意识想要说粮草的问题,却见刘继隆抬手搂住他脖子,爽朗笑道:

“我们的粮草还够吃十二天,十二天就足够了,十二天后便是三镇精锐尽没的时候!”

见他意气风发,赵英只觉得眼前似乎真的出现了三镇尽没的场景。

“是!十二天后三镇精锐尽没!”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