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多事之秋(万字大章)

“此事就此拍案,按某说的做便是!”

“好。”朱存虽然有顾虑,但见朱温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反驳,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在他答应之余,被朱温寄予厚望的谢瞳也确实抵达了洛阳,并且很快通过钱帛开道,见到了当今宰相之一的路岩。

作为咸通年间任期最长的宰相,路岩无疑在官场构织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正因如此,谢瞳才会选择拜见他,因为他清楚,自己的礼物只有路岩会收下。

正如眼下,两箱尺许大小的金银摆在桌案上,路岩只是瞥了一眼,随后便看向了左首位的谢瞳。

“听闻汝是楚州刺史朱全忠麾下长史,不知为何拜见老夫?”

路岩自然清楚谢瞳肯定是为了朱温的前途而来,但他需要知道谢瞳所求,再视情况看看自己能否办到,最后才会选择是否收下金银。

收受贿赂,这是路岩的缺点,但他的优点就是收钱办事。

只要他选择收钱,那绝对会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谢瞳来到洛阳已有数日,早已探明了这位宰相的性格,所以他笑着客套道:

“黄贼霍乱江淮,然其终究短视,竟试图与圣人比高。”

“某家使君眼下正在竭力剿贼,想来黄贼无非是秋收蚂蚱,蹦跶不了几下。”

“楚州、扬州位置重要,若有贼寇威胁,某家使君在此镇守,为圣人拱卫运河,自然无碍。”

“然如今黄贼自取灭亡,已然无法长久,故此使君特遣某来洛阳面见路相,希望路相能在战后为使君安置个能施展其才的位置……”

谢瞳这话说的不算多么高明,甚至有些直白,这让路岩有些看不上。

但看不上人和看不上事是两码事情,单从朱温眼下镇守的地方来看,楚州与扬州这种要地,确实不能交给他镇守,尤其是黄巢还将被讨平的局面下。

以楚州和扬州换取出镇其它藩镇,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要求不要太过分就行。

想到这里,路岩端起茶杯,抹开茶沫后抿了口茶水,接着才道:“朱使君能有如此见解,倒也不枉朝廷将其招抚栽培。”

路岩在提醒谢瞳注意朱温的身份,朱温毕竟是贼寇投降起家,一些重要的地方是不可能有他出镇机会的,这点谢瞳自己也清楚。

他要的是路岩的态度,而路岩既然提醒他注意身份,那就说明只要要求不过分,路岩便能帮朱温运作。

知道了路岩的态度,谢瞳也就将他早就准备好的地方给说了出来:“兖海远离运河,不知以使君功劳,可否出镇兖海?”

兖海镇,其治下辖兖、海、沂、密四州,虽然经历了王仙芝、庞勋之乱的兵灾,但四州已经休养生息三年之久,生产已经恢复,人口并不少。

选择这个地方,是谢瞳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答案。

如果没有刘继隆,他会想方设法的为朱温争取宣武军节度使或感化军节度使的位置,但如今河淮被祸害为白地,运河地位更为重要,所以他只能为朱温选择兖海节度使的位置。

兖海镇的位置并不差,且有足够的百姓,生产也恢复不少,可以省去不少力气。

更为重要的是,谢瞳仔细打探过,兖海北边平卢镇节度使韦宙虽然出身名门,政绩斐然,但并不会带兵打仗。

这就代表,若是日后时局动乱,朱温可以趁机北上吞并平卢。

平卢算是河南道中,遭受兵灾祸害最少的地方了。

只要吞并平卢,朱温便能得到百万百姓的供养。

若是能够继续向北吞并天平军,亦或者南下吞并徐州,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割据一方。

想到这里,谢瞳便安静等着路岩回复,而路岩则是想了想如今兖海节度使是何人。

半响过后,路岩这才开口说道:“兖海节度使薛绾出身河东薛氏,在任五年,倒是可以调走,不过只怕北司不乐意。”

谢瞳皱眉,他倒是知道薛绾背靠神策军,有着北司的关系,但没想到如今北司已经式微,但路岩依旧不敢得罪北司。

“若是为难……”

谢瞳刚想开口,却见路岩摇摇头道:“罢了罢了,既然朱使君有心报效朝廷,老夫又怎能不出力呢?”

“眼下时辰尚早,老夫倒是可以走一遭外廷,但需得朱使君承诺出力平贼,收复江都才行。”

路岩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无非就是想让朱温出力,尽早打通运河罢了。

谢瞳早有准备,故此连忙作揖:“某家使君早有此意,奈何黄贼亲征,某部折损了兵马,这才只能作罢。”

“幸得使君早在某北上前开始募兵,如今只缺钱粮甲胄便能出兵收复江都,乃至扬州全境。”

北上时,谢瞳已经知道朝廷又调两万兵马南下,而康承训补充了兵马后,黄巢必然会主动进攻,继而引起康承训出击。

届时两方纠缠,朱温若是得了钱粮甲胄,收复扬州倒也问题不大。

“所需多少钱粮,多少甲胄……”

路岩皱眉,心道这钱不好赚,居然会有这么多要求。

他的神态摆在面前,谢瞳自然知道他有些不太高兴,连忙道:“只需要甲胄三千,钱帛五万,粮三万石即可。”

他削减了原本想要的钱粮甲胄,只为能让路岩快速答应。

对此,路岩倒是没有立马应下,而是对谢瞳道:“既是如此,汝可先回去休息,明日这时来寻老夫即可。”

路岩说着,他身旁的两名仆人便将装有金银的箱子收下,而谢瞳见到他收下礼物,心道事情成了七八,接下来就看路岩能否说服皇帝了。

“晚辈告退……”

谢瞳将姿态摆的极低,路岩颔首回应,眼看着他离开正堂,半响后才起身更衣。

不多时,府邸门前便已经准备好了马车,而路岩也走出了府邸,坐上了马车。

马车向紫薇城赶去,而路岩则是老神在在的思索该如何说服皇帝。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原本被黄巢焚毁大半的洛阳城,眼下又恢复了几分繁华。

官员们的府邸都已经修了差不多,街道上干净整洁,道路上基本都是官宦子女,穿着锦缎华纱,香气四溢。

相比较北岸的繁华,以百姓居住为主的南岸则是十分“丑陋”。

南岸的街坊中,百姓居住的屋舍五八门,有的是土木结构,铺上便宜的素瓦,有的则是铺上稻草与泥巴。

街道上无比杂乱,百姓穿着破烂,孩童甚至光着屁股乱跑,穿的是草鞋,吃的是野菜和麸糠。

洛阳城四周没有太多工作给他们,他们能做的,除了世家豪强的佃户,便是些卖力气为生的活计。

一条洛水将大唐分为两半,而身为宰相的路岩则是在沉思中感受到了马车停下。

他缓缓睁开眼睛,走下马车,往紫薇城内走去。

守卫宫门的神策军见到他后,连忙作揖行礼,而路岩则是挂起笑脸,颔首回应。

任谁也想不到,对普通兵卒都如此和睦的路岩,私下财富不可计数,藏钱数以百万计。

“路相?!”

忽的,路岩身后传来惊呼声,路岩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身后,这才看到了急匆匆走来的萧沟与刘瞻。

二人显然没料到能在这里遇见路岩,错愕道:“路相今日不是沐休吗?莫不是知道了淮南的事情?”

“淮南的事情?”路岩心里咯噔,不免询问道:“淮南发生何事?”

见路岩不知道,刘瞻这才说出了黄巢进攻濠州,濠州失陷,曾元裕坚守招义城的事情。

路岩听后,心里对举荐朱温更有把握了,面上则是装作焦虑:“先去面见至尊吧。”

二人颔首,接着与路岩一同往贞观殿走去。

不多时,三人来到贞观殿前,得到通传后走入殿内。

几日没有走入贞观殿,今日突然走入,三人只觉得殿内的药味变得更为浓重了,哪怕香料不断燃烧都难以压制住那股药味。

李漼的身体不好,这是自刘继隆攻下长安后,群臣皆知的事情。

但以当下的情况看来,只怕是他的身体已经差到了难以治愈的地步。

三人心情沉重,毕竟他们都知道李漼如果倒下,那代表的将是什么。

“臣等参见陛下、殿下……”

半月前,自李漼得知王铎兵败的事情后,他便辍朝了几日,同时开始让太子李佾理政。

李佾虽然不出彩,但好在还算勤勉,三省六部的官员基本都能见到他的面。

单从这点来说,南衙的官员们还是比较支持李佾的。

“诸位相公平身吧……”

李佾站在屏风前,直面路岩三人。

路岩三人起身,可以透过屏风看到躺在榻上的李漼,也能闻到浓烈的药味。

显然,李漼的身体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