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自家阿耶心意已决,王式只得点头应下,随后退后一步,郑重其事地拱手道:
“阿耶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助您一臂之力。”王式满意地点了点头,重新坐回案前,继续泡茶醒酒。
王涉见状也不再打扰,悄然退出了书房。
翌日开始,王式每日带着蔡袭走访交州城外的军营,探访交州境内县城民生。
二人所过之处,百姓无论土、汉,皆对王式夸赞,并不知道他们心中的王都护将被调离。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蔡袭已经熟悉了安南的情况,而王涉也按照王式的吩咐,将不愿离开的长山都兵卒放归军营,重新编入愿意前往中原的兵卒。
九月末,安南百姓方才知道王式被调离的事情,而王式却已经带着王式及长山都一千兵卒北上徐州了……
“武宁军作乱,调王式前往镇压吗?”
在王式刚刚踏上武宁之行的时候,身在陇右的刘继隆方才知道朝廷的谋划。
他翻阅着经杨信之手搜查而来的情报,仔细甄别后,确定朝廷近来仅此一件大事。
坐在中堂左首位的高进达忍不住询问道:“节帅,朝廷不是只说了调王式前往徐州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吗?何时说了要镇压武宁军?”
高进达对军事上的反应有些慢,刘继隆见状便与他解释道:
“若只是调任,那为何会准许王式带牙兵前往?”
“武宁有七军,初时七军仅二千人,发展至如今,银刀军便有二千人,其余六军各千人,计八千人。”
“八千牙兵之下,又有州兵、营兵万余人,如此构成了武宁军全部。”
“话虽如此,但七军中唯有银刀军最为凶悍,招募时便为凶豪之卒,因此其余兵马常年被银刀军压制。”
“这温璋压服了其余六军,却因为压制不了银刀军而被驱逐。”
“武宁军过往几次驱逐节度使,也多以银刀军带头。”
“朝廷无法讨平诸如河朔三镇及我等大藩镇也就算了,若是兵不满二万的武宁军都无法讨平,那朝廷的威严何在?”
“更何况武宁军镇守运河要地,眼下若是不讨平,日后再度作乱,届时长安百万漕粮都得断在江淮。”
“于情于理,朝廷都应该镇压武宁军,而王式和高骈无疑为最优人选。”
“不过现在看来,朝廷是选择了王式,而非高骈。”
刘继隆说了许多,高进达听下来后,这才知晓了此事的严重性。
只是他略微思索,却又摇头道:“节帅,此事对朝廷虽然重要,但对我们来说似乎不重要吧?”
作为陇右都护府的长史,高进达也早就从三仙楼、进奏院的各种情报里了解官军的情况。
武宁军虽有近两万兵众,但能称得上精锐的唯有银刀、挟马等七军。
即便这七军作乱,但武宁军四周可是有天平、兖海、淮南、义成、宣武等军包围。
高进达不认为这武宁军能闹出什么事情,更别说此次调任武宁军节度使的王式也并非泛泛之辈。
王式能带着内忧外患的安南军击退十万群蛮入寇,随后将动乱多年安南抚平。
单从能力来说,高进达都觉得陇右除自家节帅外,无人能出其右。
“王式调任武宁军的事情,确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别的事情。”
刘继隆承认了高进达的猜想,而他口中别的事情,便是引起唐末农民起义元凶之一的庞勋。
此时的庞勋,应该只是伙长、队长之流,不然他早就死在王式镇压武宁军的途中了。
刘继隆记得,王式似乎是把武宁七军的牙将都一网打尽了,并且没有废什么力气。
尽管他不知道,如今的王式还能不能和历史上一样讨平武宁军,甚至他也不知道庞勋能不能活下来,但这件事他必须得关注。
若是没有庞勋冒头,那些小庶族和贫民也无法看穿大唐的虚弱,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不定会往后推延。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那自己就得想办法逼一把唐廷了。
与其让大唐缓慢死亡,最后迎来五代十国乱象,那不如让大唐加快死亡,由自己扫平天下。
思绪此间,刘继隆对高进达询问道:“现在三仙楼的范围包括哪些了?”
见刘继隆询问,高进达连忙回应道:“此事得询问曹参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