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米哈伊尔身上的法国力量与各方动向

由于米哈伊尔是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法国,离开了巴黎,因此直到一两周后,巴黎的文学界才渐渐反应了过来,而当很多人从屠格涅夫口中得知米哈伊尔短时间内不会再回来的时候,巴黎文学界的众人就仿佛在暴风雨过后看见了彩虹一般,几乎是发自内心地快活了起来。

俄国佬米哈伊尔走了!巴黎的晴天就来了!

没办法,巴黎作为欧洲文化的中心,就这样让一位俄国佬在这里赢了一次又一次,这像话吗?我们巴黎的诗人、剧作家、评论家和小说家难道就不要面子的吗?

米哈伊尔在的那段时间,就仿佛整个巴黎文坛都是他的声音一般,这样一来,巴黎文坛的人对于米哈伊尔的怨气自然是越来越大的。

但当他们得知米哈伊尔竟然是要去英国佬那里写英语小说的时候,他们在震惊之余,对米哈伊尔的态度又发生了一轮大转变。

在米哈伊尔刚走的一两周,巴黎还在刻意地忽略他或者批评他。

当米哈伊尔离开两三周的时间,巴黎文人们的态度渐渐平和了下来,转而开始努力伸长脖子,探听米哈伊尔来自英国的消息。

而当巴黎的文学界以及报刊界得知了米哈伊尔在伦敦的第一个大动作,即跟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同一天出版圣诞图书的消息时,顿时就有看热闹不嫌事大同时也为了博取公众的关注的报纸直接就刊登了这样的新闻:

《英国文学界?离开巴黎去往伦敦的米哈伊尔先生直接在圣诞节前一天,挑战英国最著名的作家狄更斯!》

像这样的报道直接就让巴黎文坛的不少人直接看嗨了,毕竟米哈伊尔刚来巴黎的时候还得一步一步走,甚至还主动拜访我们巴黎的雨果先生、大仲马先生和巴尔扎克先生等人,并向他们请教。

而到了英国后竟然拜访都不拜访了,直接挑战英国最有名的作家!

这说明什么?

我们巴黎文坛赢了!

英国佬只配被直接挑战!哪怕是那个狄更斯也不例外!

像这样比较劲爆的消息,也是一下子就吸引到了公众的关注。

毕竟米哈伊尔的《茶女》还在有条不紊的一场场的演出,《海底两万里》依旧火热连载中,就算巴黎人再怎么健忘也不可能就这么忘记了米哈伊尔这位年轻的文学家。

那么他如今又在做什么呢?

竟然又换了一种语言进行他的创作!

并且才刚写就想跟英国最有名的作家比一比了?

何等的狂妄与自信!

如果他在法国这样那说不定会招来许多人的批评和反感,但是在英国这么干.

这是好事啊!

带着法国的力量去干翻英国佬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