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巧合的是,她似乎也怀着跟米哈伊尔同样的想法,正犹豫着要不要在这封信中写的更亲近一点。
思索片刻后,她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不过她写着写着,原本素净的脸庞便出现了一些颜色和温度上的变化
而重新说回米哈伊尔这边的话,他在给娜佳写信的同时,倒也没忘了给其他朋友们也写上一些寒暄问候之类的信,在这其中,米哈伊尔专门在写给将军的信中谈了谈他这段时间在法国所取得的成就,不过米哈伊尔并未过度夸大,甚至还在信的末尾表示道:
“当然,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就,我也并未费太多的精力,只是普普通通地做了一些事,然后就普普通通地取得了成功。”
在将军这里米哈伊尔肯定还是要好好装装逼的,不过装逼这种事情也不能用力过猛,要微装、缓装、有反差的装,到时候信上的平平无奇跟现实的震撼一对比,将军不得震惊的合不拢腿?
而在写完这封信之后,米哈伊尔一个不留神也是再次沉浸在某种思绪当中。
简而言之,幻想了,米哈伊尔又开始幻想了开始幻想将军不仅会干脆利落地同意很多事情,而且还要送给他好几套大别野.
当然,米哈伊尔如今其实不是很缺后者,但有时候幻想一番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忙活完这些事情后,米哈伊尔总算是重新开启了自己的社交活动。
算算时间的话,他应该不会再在巴黎停留太久了,所以还是要趁最后一段时间将他在巴黎的地基打的更牢固一点。
而值得一提的是,米哈伊尔又因为一些事情去了《世纪报》的老板迪塔克那里一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迪塔克对待米哈伊尔态度的变化其实就能折射出米哈伊尔这段时间在巴黎取得的成就,开始的时候带着一点打量和客套,后来逐渐变得更加客气,等到了现在的话,迪塔克已经称得上有些讨好了。
不过今天的主题并非是这个,迪塔克在热情地同米哈伊尔寒暄了好一阵后,便又向米哈伊尔介绍了两位来自英国的书商。
而这两位书商的来意则是: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听说您最近又准备推出新的作品,不知我们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而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非常真诚地邀请您来英国旅行,您在巴黎的故事已经传到了英国并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您的作品同样反响热烈,要是您能来英国一趟的话,既有利于让您的名声增长,也有利于您的新书在英国的推广”
作为如今欧洲的文化中心,能在巴黎闯出一番名堂当然意味着很多东西。
就像米哈伊尔在俄国就算再有名,欧洲的其它国家估计都不会有邀请他的打算,但换在巴黎出名那可就不一样了!要是米哈伊尔能够保持这个势头,继续在巴黎搞事情,那么说不定整个欧洲的文化界都得承认米哈伊尔是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