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也写过许多有关食物的格言,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条则是:“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这句话在米哈伊尔身上並不適用,要说他的口味那可真是太杂了..
而说起法国的美食,那比较广为人知一点的还是法式蜗牛,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蜗牛只是平民们的充飢食物,直到1814年的时候,拿破崙的外交大臣在勃良第宴请俄国沙皇亚歷山大一世时,因食材短缺,名厨安东寧:卡雷姆急中生智,將园里的蜗牛以大蒜、
黄油、欧芹烤制。
儘管这只是应付亚歷山大一世的无奈之举,但亚歷山大一世吃了之后还是高呼地道!
妈妈的味道!
於是这道“勃良第焗蜗牛”由此声名鹊起,迅速风靡了法国上流社会,成为一道高档的精致前菜。
总之懂美食,在法国人眼里確实称得上一种高贵的象徵,而大仲马本来就跟米哈伊尔说话说的很愉快,在吃过饭后,那就更是宛如一见如故,恨不得引为知己。
对此米哈伊尔確实也有类似的感觉,毕竟大仲马確实是个老吃家,而且胃口极大,有他在的话,想必是能够多品尝好几道菜。
至於在一旁看著两人悍悍相惜的屠格涅夫,他的大脑则是又稍稍產生了一点混乱。
什么?这位仲马先生竟然吃的要比米哈伊尔还多一点?
还有,米哈伊尔什么时候成了美食家了?我怎么不知道?他之前不是什么都吃吗?
一时之间,屠格涅夫还真想米哈伊尔抓起来抖一抖,看看他身上到底还能掉下来多少东西。
当屠格涅夫真的问了米哈伊尔这个问题后,米哈伊尔只是笑著回道:“伊凡,其实对我来说,我还是很喜欢吃美味的食物的,不过並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这件事。而如果是在巴黎的话,那么很显然,对於美食表现的很有见地应该是能让接下来的事情更加顺利。”
而就在米哈伊尔跟大仲马“法餐厅里论美食”以及吃完后的依依惜別之时,场上当时肯定还是有许多別的客人在的,他们最开始的时候还在密切关注著大仲马这位巴黎社交场上的名人,但隨著时间的推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將目光放在了那位吃的虽多却吃的格外优雅的年轻人身上。
既忍不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又难免沉浸在了他对法国菜的品味与见解当中。
等到这位颇有些异域风情的年轻人离开之后,在场有些人在討论巴黎的社交场上什么时候又出现了一位新人,有的则正好正在为巴黎的某家报纸供稿,而后者则正是一位名为勒戈夫的年轻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勒戈夫最近的运气实在是不怎么样,写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看落,但开销却是一如既往,因此这么过去了一段时间后,勒戈夫的钱包正在迅速干愈。
他在经济这一块有些困窘,他的朋友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由於他们当中有人要过一个重大的日子,因此他们这些人合计过后,终究还是咬咬牙来了一家颇为昂贵的餐厅见见世面。
不过勒戈夫的朋友们小心翼翼地將这些菜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们便发现勒戈夫好像著迷了一样的看看某处,不仅饭都不吃了,甚至说为了听的更加仔细,勒戈夫直接就跑到一个颇为不错的位置蹲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