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韵律、情感还是其它别的什么东西.简直完美无瑕!
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竟然真的高深到了这个地步吗?
就连英语也是如此?
这三首诗过后,场面先是陷入到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当中,而当所有人都渐渐回过神来的时候,本来还想借着这个机会做点什么的人顿时就没了心思。
甚至说在米哈伊尔念完他的诗之后,接下来的整个聚会都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再出来念自己的作品。
没办法,这个时候念,那岂不是必然会跟这位俄国人的英语诗形成对比吗?
而就他刚才那些诗歌的质量,英国有多少诗人的诗是能拿过来比较一番的?
当他们意识到这个事实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聚会看起来相当的和谐,甚至还有几位诗人主动向米哈伊尔搭了话,话里话外还有希望米哈伊尔也评论评论他们的诗歌的意思,最好是也发到最顶尖的文学评论杂志上去。
如果说之前他们可能还觉得被一位外国人评论诗歌是一种污点,但现在的话,估计等他那些诗歌在英国的杂志上刊登出来之后,他的评论可能就真的为他们的诗歌增光添彩了
不过说实话,米哈伊尔在诗歌鉴赏这一块的能力只能说还凑合,因此跟别人稍微聊一聊还可以,更多的就算了。
而在跟这些诗人聊天的过程中,米哈伊尔也是从他们口中听到了不少熟悉的诗人的名字。
在诗歌这一块,英国人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总体成就或许还要在法国之上,最有名的当属那三位早逝的天才:拜伦、雪莱、济慈。
除此之外还有像‘湖畔派’中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这样比较知名的人物。
只可惜目前还在世的唯有华兹华斯一人,与此同时他也是英国如今的桂冠诗人,基本上可以说是英国诗坛的领袖级人物。
像他们这些人的话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都曾对革命充满了热情,其中拜伦更是为了革命而死。
但像那三位湖畔派诗人的话,前期对法国大革命充满了热情,后来却是越发的保守,放弃了早年激进的政治信仰。
像他们的故事当然称得上波澜壮阔,只可惜他们与米哈伊尔并不在一个时代,因此米哈伊尔也只能是在英国诗人们的口中听一听这些大诗人的绯闻逸事以及他们那注定会在文学史上留名的诗作。
而当米哈伊尔参加完狄更斯家的这次聚会回来之后,他在这次聚会上念的诗歌无疑是以一个相当快的速度扩散,米哈伊尔也是很快就将这些诗歌投到了伦敦比较知名的文学杂志那里去。
等这些消息开始逐渐扩散和发酵的时候,它们便像一块巨石一样,重重砸在了本就不太平静的英国诗坛上。
要说产生了什么影响的话,那么出版商艾略特大概是感受最为真切的那个人,就像在这个普通的一天,他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自己助理的汇报,但他还是忍不住反问道:“你是说,目前印出来的诗集已经全部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