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时间一长,朝廷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养不起宗室子弟。
“几位大学士有何见解?”赵策英一嘆,挥袖道。
“可。”
“尚可。”
“善。”
几位內阁大学士,相继予以认可。
本来,户部的职责是搞钱,应该是要重点匯报的衙署之一。
但从关於商税的数据来看,重工商业、清丈土地这一条路大有发展前景,户部尚书冯许已经表態一一就跟著政策走!
如此,却是不必繁杂匯报关於今年的规划。
江昭垂手,平和道:“清丈土地之事,进展如何?”
“两京一十四路都已统计上来,户部正在核算。”冯许连忙道。
“元宵节,可能呈递否?”江昭问道。
清丈土地的数据,绝对是一件少有的“吉祥”。
“能!”冯许眼前一亮,朗声应道。
赵策英为之侧目,心头就像被挠了一下一样,猛地升起一股期待。
土地,无疑是一国之根基。
就是不知,究竟能清丈上来多少?
户部的人退了下去,礼部尚书张方平,左侍郎章衡,右侍郎周承相继上前,
“臣礼部尚书张方平,代里礼部奏报熙丰二年相关庶政。”
“启奏陛下,熙丰二年无灾,未有大祀,中祀有三,封皇后、封皇子、求降雨,皆遵循礼制。
恩科从从翰林院、三司六部、科道遂选考官一十九人,主持恩科大考,为国取士三百余人,更有礼制修订、外藩往来等庶政。此外,官家节俭勤政,未有较大庆典。”
“今年,遵循官家旨意,擬定恩科,举办庆典,祭祀祖先。”张方平躬身道。
丹陛之上,赵策英向下望去,问道:“几位大学士何意?”
“善。”江昭率先点头道。
“可。”
“亦可。”
余下五人,相继点头。
礼部,除了科考以外都没什么太大的庶政,著实是没必要问话。
相较於吏部和户部,礼部的確是要清贵不少,鲜少忙碌。
当然,要是礼部真忙碌起来,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要么就是苍天不降雨,长期有大型祭祀,要么就是皇帝奢靡,长期举办庆典.....
相性之下,还是清贵一点为好。
“臣章衡,上报银行一干事务。”礼部左侍郎兼银行行长章衡,持手一礼。
“准。”赵策英点头。
“截至目前,银行兴办,储户存钱合两万万余贯。”章衡上报导。
银行兴办了百日有余,已经渐渐为达官贵人、黎民百姓所认可,不少人都选择存钱进银行,而非钱庄。
说白了,相较於钱庄而言,的確是朝廷设办的银行更让人有安全感,
两万万贯!
赵策英一震,长舒一口气。
银行的存在,无疑是让朝廷有了更多的迴旋余地。
最起码,若是再次迎来了財政赤字,朝廷不必著急忙慌的四处找钱。
“预计今年可得存钱款两百余万贯。”章衡补充道。
所谓“存钱款”,也就是储户给银行的保管费。
没错,储户给银行钱,而不是银行给储户钱!
这个时代,保管钱財不易,储户要是存钱,通常都得给银行保管费。
一般来说,保管费的年利率会是百分之五左右。
也即,存钱一百贯,一年要交五贯的保管费。
当然,银行是有良心、有信用、有志气的国家机构,仅收取百分之一。
良心价!
“好!”
赵策英连连点头。
两句话就结束匯报,章侍郎是真“实干派”啊!
“可。”
“亦可。”
几位內阁大学士,相继点头。
礼部三人,齐齐一礼,退了下去。
“继续!”赵策英大手挥道。
单从吏部、户部、礼部的匯报来讲,变法之效已经清晰可见。
財政赤字解决、吏治清明、朝廷有了足足两万万贯的缓和余地。
这是范文正公也不曾达成的变法之效。
果然,有些事情就得江卿才能办妥!
传家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