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岁计大朝会!

“好啊!”

赵策英连连点头,评价道:“国之储才!”

一言落地,不少人齐齐一震,相视一眼。

要知道,元絳可是正二品吏部尚书。

这还“储才”呢?

什么职位,需得正二品作为储才?

显而易见,內阁大学士!

元絳心头狂喜,连忙强忍著持手一礼:“臣惶恐,惟愿尽心履职,以报陛下圣恩。”

赵策英点头。

几位內阁大学士,不时相视一眼,余光尽皆警向江昭。

要是没有江子川这句讚誉,官家可断然不会一句“国之储才”的评价。

江子川圣眷,一点余暉就可造就“国之储才”,这么离谱吗?

就没人能跟江子川爭一爭圣宠吗?

“几位大学士,意下如何?”丹陛之上,赵策英平静问道。

“可。”

“尚可。”

余下五位內阁大学士,依次应声回应。

吏部一向主管人事,偏生几位內阁大学士都有日常性的过问人事问题,著实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问话。

岁计过关,几位吏部大员齐齐鬆了口气,行礼退下。

不一会儿,户部尚书冯许,左侍郎李清臣,右侍郎陈正,三人齐齐走出。

其中,户部左侍郎李清臣是韩系的人。

户部尚书冯许有过封疆大吏的经歷,曾任职淮南东路。

“臣冯许,代户部奏报熙丰二年財政事务。”

冯许一礼,徐徐道:“熙丰二年,开支大宗主要是三部分:

一为皇室开支,为九百万贯;二为军费消耗,为一千二百万贯;三为官员俸禄,为七百万贯;

此外,內外百司,地方治理,水利整修等为一千九百万贯,累计消耗四千七百万贯。相应钱財帐簿,已然呈上。”

“熙丰二年,进项主要是三部分:

农税徵收征米、粟、豆等为三千三百万石,商税徵收为两千九百万贯。其中,商税较熙丰一年上涨约五百万贯。

此外,更有贪官污吏,查抄两千三百万贯之巨,因而进项合计七千二百万贯。”

“今年,户部擬定重工商业,清丈土地,增收赋税。”冯许上报导。

户部最大的职责就是搞钱,江阁老的变法效果极好,老老实实的跟著江阁老的布局走就行。

丹陛之上,赵策英面色微沉,

七千二百万贯,有两千三百万贯都是抄家的钱,也就是说,真正的税收仅仅是四千九百万贯。

就这,还有五百万贯是江卿变法上涨的商税!

要是去掉这五百万贯,也就是四千四百万贯。

关键,一年的钱財消耗是四千七百万贯。

这也即意味著,一旦没有果断变法,去年又得財政赤字三百万贯。

当然,財政赤字相较於熙丰元年的八百万贯,少了五百万贯左右。

赵策英面色一沉。

特么的,这少的五百万贯赤字,就是他节省的!

一年到头,重大节日一个都没过,就连寿辰都没有大操大办,从而省下来的!

“呼!”

赵策英长呼一口气,望向文书上记载的“皇室开支九百万贯”,面色一下子沉了下去。

皇室开支九百万贯?

特么的,朕省钱如此不易,皇室是怎么出九百万贯的?

“皇室开支,主要都有什么?”赵策英沉著脸问道。

户部尚书冯许连忙道:“截止如今,宗室已有五千余人。皇室开支,有六百余万贯都是拨於供养宗室,余下两百余万贯为內廷开支。”

大周宗室子弟,为官者少之又少,有能力的就做一点小生意,没能力的就纯粹混吃等死。

太祖之时,宗室百余人。

太宗之时,宗室七百余人。

真宗之时,宗室两千余人。

先帝之时,宗室四千余人。

如今,宗室已有五千余人。

这些人,可都是在“宗室谱”上记了名字的存在,可从朝廷领取“宗俸”。

五千余人,都是一等一的待遇,费自然是不小。

“嘶~!”

赵策英坤著手,心里不是滋味。

朕老老实实省钱,一年足足省了五百万贯,结果还不够供养宗室?

大殿上下,为之一寂。

宗室问题,的確是得重视起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