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朱棣!我将要你开棺鞭尸,挫骨扬

很多人会死!

婴宁听着灭寺二字,忽然咯咯笑起来。虽然她听不懂,可是她的耳朵被这两个字的气流呵到,好痒痒!

朱寅将女儿抱在怀里,一张清逸出尘而又英气逼人的脸衬映着婴宁的后脑勺,眸子烁烁的看着宁采薇:

“我替崇祯皇帝感到悲哀。”

宁采薇清颜如画般的脸微微一凝,“为何突然提到崇祯?你这思维跳的…”

朱寅道:“大报恩寺,藏着几百万金银,加上田地等产业,折合上千万。哪怕崇祯只抄没这个大报恩寺,有了这笔银子,他或许都没那么悲剧。”

“我替他不值,是因为他直到死,都没有用大肆抄家的法子筹集军费。否则,他哪里愁军费?明军只要有十万兵满饷,他也不会吊死煤山。”

“大报恩寺就有这么多寺产,全天下呢?华夏何其之富,又何其之穷啊。”

宁采薇轻摇螓首,似乎不太认同,“他应该不是没想过,而是做不到。他没有一个忠心执行的团队,没有可靠的兵马…”

“这是借口。”朱寅摇头,“他毕竟是皇帝,在位十七年,也算实权在手,寻找罪名抄家都没有能力?能杀大臣不能抄家?怎么可能?他又不是汉献帝。”

宁采薇道:“那是为什么?是不喜欢吗?圣母心?仁慈?”

朱寅拍拍小袄的背,“因为他不知道。他以为大家和国库一样穷。比如我们如果不查抄大报恩寺,能知道大报恩寺有这么多金银?不抄华亭徐家,我们能知道徐家有多富豪?”

“崇祯困居深宫,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大内,厂卫的情报能力也极度退化,他是聋子瞎子,他都不知道老丈人就有百万家财。百官装穷卖惨,他就算不信,也不会认为百官能有多富。”

“他没有大肆抄家,不是他没有那个能力,而是他活在信息茧房里。不知道天下富可敌国之人,比比皆是。他若是知道光是北京城就有好几千万两银子,他会上吊?”

“魏忠贤不是能理财,而是魏忠贤知道百官有钱,知道谁有钱,仅此而已。”

宁采薇也觉得很讽刺,明朝皇帝这是守着金山讨饭啊。认知问题太严重了。

朱寅继续道:“到时咱们的子孙,一定不能在深宫长大,多聪明的孩子,都能养废了。拜金帝有天分吧?你看他成了什么样子。常洛若不是我教他,他也会长废。崇祯其实已经有天分了,但见识浅薄,坐井观天,终究还是不行。”

宁采薇道:“我们的子孙到时七岁就要出宫读书,再到少年军校历练,在草原、乡村、战船上历练,在商社学习。只有其中优秀中,才能立为太子。”

朱寅忽然一笑,“跑题了,怎么提到这一茬了?回归话题,我想灭佛!”

摄政王说到这里,目光清冷,语气也有点激扬:

“根据情报,寺院贵族很有钱,也是寄生虫,吸血鬼。上规模的大寺庙,都是兼并土地、欺男霸女、荫藏人口、吸食民脂民膏,他们拥有特权还不纳税!那些僧人名为出家人,却多是玷污佛门的败类。不对他们动手,难道留着祸害国家和百姓么?”

“当年皇帝有诏,说什么僧人犯罪,听僧官裁决,地方有司毋得逮问。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司法特权!天下僧人犯案,扭送官府治罪的不满两成!以至于有恃无恐、作奸犯科的僧人,数不胜数!”

“这些所谓的佛门高僧,不但喝酒吃肉,还多有私生子,哪有什么清规戒律?更可恶者,居然搞出世袭!寺庙僧职父子相传!杭州净慈寺方丈,连续八代都是姚氏子孙!当我大明是佛国么?”

“为了敛财,很多寺院还金融创新,亏他们还搞出‘香火贷’,让香客向寺庙借高利贷,给寺庙捐香火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大报恩寺还私自发行‘香钱’,叫什么‘报恩宝钞’,兑换善男信女的真金白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