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和寡人约为兄弟?朱寅没有这个资

学习的是黄埔时期的教导团机制。

教导营抽调了五千靖海军老兵,负责训练四万多新兵。

没错,经过一个月的招募,已经招募了四万多人。

朱寅的招募待遇十分优厚,比当年戚家军的待遇更胜一筹。光是一年的新兵期,每年饷银都能拿到十二两。还不算军粮等物。

只要通过新兵训练期,成为正兵,军饷就能拿二十两。第三年下士每季二十四两,第四年中士二十八两,第五年上士,就能拿到三十二两。

这个军饷,是九边军饷的两倍,而且按季度发放,绝不拖欠!

朱寅实行的是真正的精兵体制。他的招募条件也严格,训练也刻苦,军饷、军粮、军服、军器,都是精锐的配置。

包括装备、马匹等消耗,军费平均折算下来,他养一个精兵,每年要六十两!

他现在终于理解,为何明军将领只想养家丁了。因为大规模的养精兵,根本养不起!

大明每年军费开支,各项加起来,折合白银高达两千多万,其中军粮、马料是大头。大明养兵占了财政总收入的七成,这才勉强维持了九边防线。

所以,即便他统一了大明,全国常备兵额也不会超过五十万。

但一句话说回来,靖海军这样的精锐,别说五十万,就算只有三十万,也足以吊打当今世界的任何强权。

开疆拓土绰绰有余。

负责训练新兵的张袷来到朱寅面前,行礼之后关心的问道:

“主公,剩下的十几万新兵,何时才能招募到?眼下新兵只有四万两千,若是招募太慢,就会影响咱们的训练计划了。”

朱寅看着大校场上练习阵型队列的新兵,说道:“最快也要到十二月,这可是二十万新兵啊。咱们待遇天下独一份,选的都是好兵,自然更慢。”

张袷有点担心的说道:“新兵要成军,起码也要一年后。他们如今根本指望不上,咱们靖海军数量太少,接下来一年,最是凶险。臣听说,洋人在满加剌大举集结舰队,很可能要北上夺回靖州。土司眼下又造反…”

朱寅冷笑道:“洋人这几年没有闲着,的确达成了一致,组建什么东印度联军,纠集了各国洋夷上万人,还有爪哇、天竺、满加剌土著兵三万多人,听起来声势浩大。他们这一次,不仅仅是要夺回靖州,还想占领琼州、广州…”

“不过,他们还远的很,还没有准备就绪。等他们攻打靖州,怎么也要大半年,最快明年夏。”

“到那时,我们肯定已经平定土司,就能腾出手来对付他们。”

朱寅虽然说的轻巧,可心中也很不安。

张袷说的没错,接下来一年,的确是南朝最危险的脆弱期。因为敌人太多了。

他比张袷知道的更多,也知道情况更严峻。

军事上,朱寅从来没有担心北朝的压力。大明精锐虽然主要在北方,可是需要防备蒙古南下,加上又丢失了南方财赋重地,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朱寅的军事压力,其实来自四个方向,一个是西南土司,二是趁火打劫、攻入云南的缅甸。三是正在组织征明大军的西方殖民者,四是高原上崛起的大吐蕃国。

眼下南北分裂,土司造反,缅甸入侵,大汉奸顾秉谦父子,怎么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们一定会说服吐蕃赞普图多南杰(藏巴汗),趁机出兵攻打四川或者陕西!

鉴于北朝在陕西驻扎重兵,图多南杰多半会选择攻打四川,而不是陕西。

这些眼下都顾不上了。朱寅忽然发现,如果大明没有南北分裂,就没有这么多危机了。

是大明的分裂,让异族以为有了可趁之机。以至于奢崇明提前造反,缅甸大举攻明。

最迫切的压力,当然是奢崇明这等造反的异族土司。

若是不能干脆利落的镇压奢崇明,其他早就心怀异志的土司,都可能趁着南北分裂起兵割据,到时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顾此失彼,处处告急!

只有酣畅淋漓的打赢这一仗,灭了奢崇明这个“梁国”,南朝才能转危为安,真正站住脚跟。他这个摄政太傅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所以入川平叛只能赢,不能输。

朱寅和眼下的南朝,根本输不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