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保住爵位,自贬离京?

因为在他看来,能拿出一半救济粮赈济百姓,就足以证明他的仁君本色了。还要怎么样?

柳成龙低声道:“殿下如今只能忍字当头,徐徐图之。我国无粮,还是要靠大明。殿下可上奏大明天子,言及高丽百姓嗷嗷待哺,叩请大皇帝垂怜。”

“至于朱寅小儿,他年纪轻轻便已经功高盖主,岂能有好下场?他声望越高,只怕将来就摔得越惨。等到他倒霉,殿下就上奏皇帝,狠狠参他一本,弹劾他专横跋扈,逼迫高丽之主跪拜,僭越礼法。”

高丽王点点头,“好,那寡人就冷眼看他得意。等他马失前蹄,再和他算账。”

“柳卿,你亲自去见见巡按御史钱世祯,把该说的话,说给钱世祯。寡人就不信,朱寅小儿还能一手遮天。”

“臣遵旨!”

两人说完,这才离开空旷的广场,回到行在。

……

高丽王君臣离开不久,徐渭就来了。

徐渭直接坐在朱寅对面,单刀直入的说道:

“主公,自古功高不赏啊。等到收复高丽,主公必然功高震主,皇帝本就忌惮主公年少才高,主公的处境就越发凶险了,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粉身碎骨。在下为主公思之,应该未雨绸缪,为善后计了。”

朱寅站起来,看着窗外的一株木槿,喟然说道:“我为国家殚精竭虑,百般操持,出生入死,到头来反而因为皇帝忌惮,难以自保。明明为国建功,却要因此担心身家性命。”

“以先生所见,该如何善后呢?”

徐渭也叹息一声,抚须说道:“难呐,横竖难以两全。主公要拿回长房帝位,必然需要功绩名望。否则四房一脉近两百年大位,根基牢固,天下能有几人拥戴主公?可见功绩名望越大越好。”

“可功绩名望越大,皇帝又越忌惮,总会找个由头对主公下手。真是进退维谷啊。主公以身入局,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了。”

“主公,莫须有三字,字字如血啊。自古以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喝了一口茶,“老朽以为,善后只有八个字:保住爵位,自贬离京!”

“保住爵位,自贬离京?”朱寅眉头一皱,“只能如此么?”

一旦离开机要位置,他在朝中就没有权势了,之前很容易办的事情,就很难干了。

徐渭露出苦笑,“在下看来,这是最好的办法。我知道主公舍不得官位,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谁也不甘心离开中枢清要。”

“可眼下朝局,颇似正德朝刘谨当国。皇上故意重用放纵宦官,张鲸专权,厂卫嚣张,缇骑四出,大兴冤狱,动辄锻炼成狱,三字定罪,听说不少人已经瘐死狱中,内外无不惊悚,朝野人心惶惶。天下再无草满囹圄之地了。”

“眼下即便内阁大臣、三公九卿也无可奈何。如今这京师,真就是龙潭虎穴。主公留在京中,恐有缧绁之忧啊。皇帝随便找个罪名拿入诏狱,三木之下屈打成招,一道诏书下来赐死,主公难道还能不奉召么?”

“主公还不如离开京师这潭浑水,授意党羽弹劾自己一个不轻不重的罪名,然后引咎辞职。贬谪甚至罢官都是免不了的,但只要保住爵位,不削官籍,哪怕一撸到底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说白了,就是在皇上和政敌动手之前,主公先对自己动手。”

“主公需要更多的功绩名望,朝鲜之战打的越好,这功绩名望就越大。到时再自贬离京,反而还会获得朝野一片同情。虽然丢了官位,急流勇退,却赚取了更多的声望,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徐渭说完,没有再说下去,让朱寅想一想。

朱寅手中的虎牙化石在案上一敲,神色阴沉的说道:“这叫什么事。立了大功反而要自污自贬。可我寻思先生这番话,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那就这么干?”

徐渭点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主公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真可谓大丈夫。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总有一日,天下人会知道,是皇帝刻薄寡恩对不起主公,不是主公对不起皇帝。”

“不过,主公也不必回京之后立刻自贬离京,显得太过刻意。皇帝也不会在主公凯旋回京后就立即对主公动手,总要待到光复朝鲜的大功淡了,再寻找罪名发难才能说得过去,估计最少也要等个一年半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