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也不敢坚持,只能直接说道:“小王听说,戚大将军在倭寇大营缴获了十几万石军粮,这是倭寇抢劫的高丽粮食。眼下高丽百姓嗷嗷待哺,急需粮食赈济难民,还请朱公怜悯…”
原来,他是要粮食来了。
朱寅闻言,心道果然如此,笑容也寡淡下来。高丽王想要粮食?想得美!
这粮食是大明将士浴血奋战夺回来的,给你用来挽回高丽民心?
想太多。
虽然朱寅不想给李昖粮食,但不代表他不会赈济。
明军占领日军大营,还缴获了十万多石军粮,足够义州日军吃几个月,这都是带血的粮食,高丽百姓的民脂民膏。
倭寇前路军搜刮了整个平安道的粮食,导致平安道好几十万高丽百姓食不果腹,嗷嗷待哺,饿殍遍地,民间一斗粮食价值五两银,比战前飙升了五十倍!
哀鸿遍野之下,高丽百姓能喝到一碗稀汤寡水带菜叶的米粥,都是幸运的了。
别说平民和贱民,就是出身两班的士族,如今也很难吃饱肚子。
仅仅义州地区,每天就有数以百计的高丽人饿死,以至于饥民相食,易子而食。
因为连种粮都被日军抢走,整个平安道都无法春耕了,没有种子!无法春耕,今年也就没有夏粮或秋粮收获,到时会饿死多少人?
朱寅更是知道,历史上的壬辰之乱,导致高丽人口从战前的近九百万,减少到战后的三百万出头,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这消失的五百多万人,一半是被日军屠杀,另一半是饿死的。
可见历史上高丽这几年,会是何等惨烈。高丽王国的极大衰弱,也使得建州女真崛起。
明军后勤粮道通畅,眼下也不缺军粮。所以很多高丽难民都指望着明军救援。高丽王更是上奏皇帝,请求在朝明军支援军粮给高丽王廷,用来赈济难民。
大明皇帝哪里经得起小国之君的哀求?当然下旨给高丽的郝杰等人,让他们拨付军粮支援高丽王廷,让高丽王廷赈济难民。
不仅如此,皇帝还答应高丽王的奏请,在给郝杰的圣旨中说,要是夺回了日军搜括的高丽粮食,就还给高丽人。
在朱寅看来,这是一道很愚蠢的圣旨。
高丽百姓该不该赈济?当然应该。高丽人也算大明子民,向来恭顺,大明也不能让太多的人饿死,能帮就要帮一把。
可问题是,粮食不该给高丽王廷,不该以王廷的名义赈灾!
因为高丽王廷肯定要大肆贪污截留,真正用来赈济难民的,连一半都没有。
历史上,大明在壬辰之乱中总共援助高丽粮食多达七十万石,按照万历时期的粮价,加上运输成本,耗费白银一百五十万两!
大明户部太仓库的税银,每年也才四百多万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