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哭泣的朝鲜君臣

这就造成了一幕文化奇观:两国上层明明都精通汉语,却很难口语交流。就好像两种方言之间难以交流一般。

搞笑的是,朝鲜人并不知道原因,还以为是自己口音差,学不会“真正”的中原官话,这才无法和明使顺利交谈。

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明朝使臣也不知道原因,还以为朝鲜人发音太过不准,不是真正的汉话,鸡同鸭讲。

这就有些像后世很多外国人用汉语繁体字,不认识简化字,还以为自己学错了。原来不是他们学错了,是汉字母国的汉字已经变了。

可是此时,让朝鲜君臣惊喜的是,朱寅的汉话他们居然能听懂!

他们不知道,朱寅有语言天赋,研究过河洛雅言和洪武正韵,听得懂朝鲜贵族的“异种”汉话。

不但听得懂,他还能说!

朝鲜君臣高兴之余,也有些疑惑。为何天使会说他们不标准的汉话?难道天使的汉话也不标准?

不可能啊。

若是他们知道,朱寅还会朝鲜的“东语谚文”,就不知道作何感想了。

朱寅看到朝鲜君臣的神色,哪里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虽然朝鲜贵族不屑于用东语(朝鲜语)和谚文。可大多数底层仍然用被称为“妇人之字”的东语谚文。

汉语在朝鲜是贵族语言,相当于如今法语在欧洲的地位。上层习惯说汉语用汉字,标榜自己的高贵文雅,讥讽谚文(朝鲜文字)为“妇人之字”。

朱寅扫了一眼神色恓惶的朝鲜君臣,对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贵族老爷,很难有什么同情。

让日本几个月差点灭国,你们都有罪!

可他是出使日本,不是问罪朝鲜。当下用《洪武正韵》的发音温言说道:

“殿下,本使虽然奉诏和谈,可大明天兵就在江北,只等粮草齐备,旦夕可至!殿下不必忧虑。”

李昖如闻天音,不仅是不需要翻译和手谈,更因为朱寅亲口说,天兵很快就会过江!

“臣李昖,谢天子隆恩…”李昖再次下拜,“等到天兵收复失地,李昖亲自去北京,朝拜天子!”

朱寅话中有话的说道:“天兵至今没有过江,究其根本,还是朝鲜八道沦陷,无法征集粮草。若是殿下有粮草供应大军,大军早就入朝抗倭了。”

李昖君臣闻言很是惭愧。因为这的确是明军迟迟无法出兵的原因:还需要大明自己筹办粮草。

朱寅也懒得和朝鲜君臣啰嗦,说完了场面话,就直接说道:

“如今本使奉诏出使,要先去汉城,和倭寇贼首接洽,再渡海去日本。只在此地待一宿,明日就南下了。”

李昖道:“此处附近并无驿站,便请天使在这行宫暂歇一宿。”

朱寅点头道:“那便叨扰殿下了。”

举目看看江岸上的所谓“行宫”,心中一哂。

这哪里是什么行宫?这就是一座寺庙。不过,虽然很是破败,规模却是很大,还是蒙古时期的寺庙。

伪装成朱寅护卫首领的努尔哈赤,正在队伍之中对朝鲜君臣冷眼旁观。

这就是对女真人说杀就杀、说抓就抓的朝鲜王?

还以为是个什么人物呢,原来这副熊色!

很多年来,朝鲜人压得女真人喘不过气,在女真人眼中也是不可得罪的存在。

谁知,朝鲜君臣沦为这步田地,差点就亡国了。

不过如此!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