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西方洋人,都因为万历长期不上朝,对明朝心生轻视。
此时,负责维持礼仪的纠察御史,拿著册簿毛笔,前后左右的巡,准备记录仪態不整的行为。
大汉將军们的仪仗早就全部设好,钟鼓司已经奏乐了,可就是没有皇帝的车驾卤簿来到。
但见奉天门正上廊下的御座金台上,空空如也的照样没有皇帝的身影,只有打著伞盖的大汉將军。
群臣都习惯了。
实际上,如今早朝还有这么多人,也得益於张居正时期振作之气的遗风。
张居正以前,朝臣们非常懒情,无故不上朝者最多时超过千人,坊间戏言“早朝钟声一响,万余乌鸦飞起,可谓鸦朝。”
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可不仅仅是皇帝懒情,百官也不多让。百年来也就张居正新政振作了一回。
此时静鞭再一响,群臣一起舞蹈下拜,对著空荡荡的金台御座,行叩拜之礼。
若是在以前,皇帝上朝时,就应该说平身,然后象徵性的听群臣朝贺一翻,无非是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等等,说几句场面话之后,就宣布散朝。
可是如今没有皇帝,群臣也懒得再说这些奉承话。
等到礼毕,眾人一起平身,就只等散朝的静鞭声了。
然而就在此时,忽然科道官中出来一个官员,手捧一道奏本,大声说道:
“臣,兵科给事中孙羽侯,当廷弹劾光禄大夫、少保戚继光贪墨军餉、收受贿赂、超额券养家丁事!还请通政司呈递御前!”
群臣闻言皆惊,一起回头看看孙羽侯。
在朔日大朝当廷弹劾?过分了吧?
朔望大朝就是礼仪朝贺,並不议事,眼看就要散朝出宫了,你却突然来个当廷弹劾?
国朝弹劾大臣,有面参,有状劾。面参就是当廷直接弹劾。状劾就是上奏本、题本了面参比较少见了,如今弹劾大臣,一般都是上弹章状劾,书面为主,免得和被弹劾者面对面的对立,闹得太难堪。
以前皇帝上朝议政时,当廷弹劾的面参並不鲜见,也不足为奇。
然而皇帝几年不上朝,在朝会上当廷弹劾大臣的面参,就显得很令人侧目了。
戚继光听到孙羽侯如此弹劾自己,还是眾目之下的面参,顿时脸色铁青。
朱寅的瞳孔一缩,神色也阴冷无比。
当真意外!
他收到了情报,有人在郑氏等反对派的的授意下弹劾自己,趁著这次大朝会发难。他已经有了布置和对策。
可是他没有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预料之中的人,被弹劾的也不是他自己,而是义父戚继光!
这个突然跳出来兵科给事中孙羽侯,是受到郑氏的授意,还是和郑氏集团无关?
此人並非虎牙的情报对象。朝中这么多官员,虎牙还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给事中。
此人要么是受人指使,要么就是揣摩皇帝心意,或者真的认为义父有罪而履行职责,
这才当廷面参。
至於为何选择当廷面参的过激方式,当然是想藉助大朝会,將事情影响闹大。
朱寅想到这里,心中更加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