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相公真神人也!」

製造这些证据,证明哱拜立庆王是早有预谋,甚至是造反目的,自己就能摘清干係了,那些人也就没了藉口。

既然哱拜拥立庆王是早有预谋,为此不惜谋反,那他何时拥立,什么情况下拥立都正常,也就和朱寅的作为扯不上关係。

如此一来,朱寅平叛之后功劳就更大。就算不能平叛,最多也只是贬官。

政治的微妙和凶险,可见一斑。

朱寅安排好这些,才率军继续追击叛军。

六千骑兵洪流一般前进,激起漫天尘土。不远处的民户和军户都不禁驻足而望。

等到大军走远,不少百姓就赶紧衝到官道上拾马粪。大军所过一路马类,可不能浪费了。

四月二十一,辰时初刻。

朱寅率军来到了贺兰口,忽然想起贺兰山岩画就在附近啊。

要说贺兰山的神秘岩画,並非后世考古发现,而是早在南北朝就为世人所知的存在。

酈道元《水经注》就曾经有过记载。

朱寅举起望远镜,果然见到山口的北山壁上,那个后世著名的“太阳神岩画”。

这是一副太阳人脸。后世考古学家说,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附近的石壁上,还有成千上万的岩画。都是贺兰山先民的杰作,有祭祀、战爭、鸟兽、图腾、交等等主题,古朴大气、造型优美,又充满著古老幽远的神秘气息。

朱寅有点恍惚。这是他第二次看到贺兰山岩画。第一次已经隔了四百多年的时光了。

记得他还在岩画前,和小黑留过影。就在那著名的太阳神岩画之下。

小黑看到这熟悉的一幕,忽然竖起耳朵,盯著那幅岩画。

它肯定见过,来过!

可周围的一切却又不同了。究竟为何不同,它也不知道。

直到走出好远,朱寅和小黑还一起回头,看向那个曾经拍照的地方。

朱寅眸中满是感慨。小黑眼中却满是迷惘。

当天午时初刻,朱寅追到了镇远关所在的旧北长城。

朱寅等人看兵部绘製的《九边图》,知道贺兰山从南到北一共有三十六处“寇路”,也就是东西通向的山口。

自古以来,西北游牧民族就是通过这三十六条天然山口峡谷,侵入寧夏。

镇远关之北,有大武口、红口子、王口、归德口、韭菜口,汝其口等十几个山口。

根据情报,叛军是从大武口进山。

明军过了镇远关,又奔驰数十里终於到了石嘴山的星湖海。

但见美丽的星湖海边,满是凌乱的脚印和战马的粪便。

湖边的青草光禿禿的,全部被叛军的战马啃得精光。

昨晚,叛军就扎营在此。

朱寅不禁勒马,举起望远镜看向湖畔的一座小山坡。但见小山坡之上,

还有临时搭建的石头“宝座”。

可见,昨夜庆王就是坐在那个小山坡的石头“宝座”上,接受叛军叩拜登基的。

虽然作为亲王,不是没有当大明皇帝的资格,可这也太马虎了吧。好歹打下一座城池称帝啊。

太急切了。

“暂歇半个时辰,湖中饮马!”朱寅当即下令道。

明军骑兵一人双马,可连续奔驰百余里,也该让战马喝水吃料,歇息一会儿散散体热。

明军歇息间,前方斥候来报,今日上午辰时四刻左右,叛军已经从大武口入山。

小右业典河渔氏。

朱寅闻言,毫不奇怪。

那些边民饱受贪官污吏和军官欺压,朝不保夕,苦不堪言。他们跟著庆王走,可能还会好过一些。

明中期以来,屡次发生边兵边民叛乱、叛逃事件,这绝非个案,而是愈演愈烈。

大武口入山虽然比其他山口好走,却比官道慢多了,一人一马的叛军要穿越出山,怎么也要三天。

也就是说,叛军最少要在山中过两个夜。

完全追得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