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明军出塞!

又过了两天,熊廷弼率领一千五百江南明军,也赶到了大同。

这是江南兵中唯一参战的兵马。朝廷认为江南兵屏弱,不堪大用,很少抽调。

可是朱寅早就交际遍朝野,暗中结交党羽,势力已经不小。他要想调熊廷弼,根本不需要自己出面举荐。

熊廷弼升到守备,也是朱寅暗中出力。

他写信告诉熊廷弼,好好练兵、统兵就行。至於升官、粮餉,全部不用操心。

在朱寅的关照下,熊廷弼朝中有人,又不剋扣军餉,还有寧採薇的补贴,居然將所部训练成了熊家军。这支只有一千多人的熊家军,属於整个大明极少满餉的军队。

诸將本来看不起熊廷弼的一千多兵马。江南兵啊,还只有一千多人,有什么用?来送死么?

这个熊廷弼走了什么门道,居然也能来参战?

熊廷弼见到朱寅虽然心中激动,可还是按照朱寅之前信中的交代,装作没有交情的样子。朱寅对熊廷弼也是公事公办,没人看出两人关係莫逆。

熊廷弼率军到来后的第三天,粮草辐重就准备好了。

实际上並没有完全准备好,明军的后勤效率实在太差了。几万野战兵马的后勤,一个月都没有筹办妥当。

可是朱寅不能再等,必须要出兵了。

寧夏那边,如今只有麻贵,萧如薰等人在和叛军交战。自己所率的平叛主力,不能再停留在大同了。

粮草不够的部分,只能向韃子要!

此时的大同城已经聚集了三万多兵马,全部是参加野战的精锐战兵,士气也比较高昂。因为这段时间他们的伙食极好,军餉也准时发满了。

大同城作为商业重镇,早就有寧採薇的生意了。这一次,寧採薇的商社也参与了后勤。

朱寅出兵之前,第一道程序就是点將。

这是规矩,不能马虎。

“轰轰轰一”几声號炮一响,把总以上大小將领,全部依次赶往钦差行营。

戒备森严的行辕,已经被朱寅的家兵接管防务。等到诸將全部到了,朱寅就请出王命旗牌、钦差关防、骑马验符。

诸將再次一起拜见,隨后分座两边。

朱寅亲自请提督大將军戚继光並座,让李如松更是感慨。

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之前当大同总兵,想和巡抚並座,结果被羞辱,

被弹劾,丟了大同总兵的帅位。

戚继光也不客气,象徵性的谦让一番就首先说道:“诸將就坐,请抚军方略。”

朱寅说道:“自洮河之变后,虏颇轻中国。招抚议既绝,诸部数入犯。”

“然让寇可往,吾亦可往。与其被动挨打,何如出动出击?戚少保就是典范,若是诸將都如戚少保,何患虏叩边。

这三年,戚继光重掌蓟镇帅印,精练士马,整军纪,还经常出塞威蒙古人。

蒙古於戚少保的威名,居然不敢和蓟州军对抗,只能当驼鸟,装作不知道。

所以朱寅和戚继光的战略是:以攻河套蒙古为主,攻叛军为辅。先击河套,再平叛军。

至於藉口,那就是河套蒙古支援叛军,侵犯大明,理应当诛。

击破河套蒙古,就能趁机收復河套!

戚继光神色寡淡的说道:“抚军之方略,本帅深以为然,可谓不谋而合。”

当著眾人的面,他对朱寅完全就是公事公办的样子。李如松等人哪里知道,两人是义父义子?也不知道这方略也是戚继光本人的意思。

戚继光虽然是掛將军印的统军提督,可按照大明朝的体制,当然要听监军的方略。

朱寅在沙盘边坐下来,指著上面的图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