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穿皮鞋的男人

二是甘肃巡抚叶梦熊接替魏学曾后,无法有力统御各部,明军各部难以协调,空有绝对兵力优势,却迟迟无法攻克叛军占领的寧夏城(银川)。

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属於战略错误:明军迟迟没有切断河套地区的蒙古外援,使得叛军在蒙古部落的支持下,战意坚定,军心顽强。这是导致明军没无法速战速决、叛军负隅顽抗的首要原因。

河套草原的蒙古首领,著力兔、僧宰等人联合三万骑兵支援叛军。有这三万蒙古铁骑虎视耽耽,明军怎能全力围攻叛军?

明军战术上玩的很,什么水淹银川、策反离间、围点打援等等。

可却迟迟解决不了叛军,耗银两三百万。

以后世马后炮的视角看,平叛的关键之地根本不是银川,而是蒙古部落占据的河套草原!

说是平叛,其实叛军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叛军背后的河套蒙古。

打掉了河套蒙古,叛军没有了后援和希望,就会不战自乱。军心瓦解之下,可一鼓而下!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这一点,明廷中的有识之士不是不知道,可是知道也没用。

因为朝廷不愿意主动出塞“挑畔”韃子。对於蒙古诸部,朝廷多年的政策一直追求“和平”。明军很少敢主动攻击蒙古。

朝廷和俺答汗议和通贡之后,也就消停了十几年。

就在去年,便爆发了洮河之变。朝廷下詔再次停止通贡互市。

此时若是主动出寨攻击河套,反而是个好机会,朝中的阻力最小,蒙古人也难以意料。

朱寅的队伍刚来到大同城外,刚刚竖起王命旗牌,城中就响起了苍茫的號角声。

“呜呜呜呜鸣隨著號角吹响,钟鼓声也响了起来,

紧接著,城头上的號炮就隆隆轰向。

“轰一一轰轰轰!”

城头有人大声喊道:“钦差抚军已到!开门迎接!”

隨即和阳门大开,吊桥放下,甲衣鏗鏘之中旌旗招展,戚继光、李如松等將领一起出来迎接。

黑压压的大群將领来到朱寅的仪仗前,一起站在西边,拱手的拱手,下跪的下跪,异口同声的说道:

“见过钦差抚军,恭迎!”

“恭迎!”

最前面的人,就是提督诸军的戚大帅。

按明初的规矩,一品武將怎么可能给四品文官拱手行礼?反过来才是,

可是到了如今,文官监军的情况下,一品武將也要对巡抚行礼。

朱寅见到鬍子白,身材高大的义父对著自已拱手行礼,不禁心中惭愧可是他不能暴露两人的关係,只能赶紧下马,装模作样的拱手答礼。

“大將军免礼,诸位免礼!”

戚继光看著意气风发的义子,心中十分欣慰。

义子年仅十五,就当巡抚平叛了。如此人物,居然是他的义子!

朱寅对戚继光道:“大將军天下名將,国朝长城,晚生十分敬仰。今日见到大將军,何幸如之。”

戚继光心中也是好笑,不动声色的说道:“抚台客气了。”

两人寒暄几句,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抚台相公可还记得未將?”

朱寅一看,只见戚继光身后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

却不是李如柏是谁?

“哈哈。原来是故人!少將军,好几年不见,在下甚为想念啊。”

李如柏笑的合不拢嘴,脸都因为兴奋有点发红,搓著手说道:“末將也甚为想念抚台相公,想不到六年不见,公子已经清贵至此--未將真是——"

李如柏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以前以为朱寅是某位宗室,谁知不是,可连中三元的神童,却更比宗室尊贵的多!

朱寅笑道:“你我故人,不必如此。”

说话间眼睛一扫,果然见到李如柏脚下的皮鞋。

这是现场唯一穿皮鞋的男人。

只是那双皮鞋,实在是太熟悉了。

很显然,李如柏这次是故意穿了这双皮鞋,彰显故人的身份套近乎。

朱寅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憋得有点辛苦。

他怕笑出来,赶紧看向李如柏身边的一位英气逼人的挺拔男子,拱手说道:

“如松將军將门虎子,在下闻名久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