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多喝牛奶少吃糖!

朱寅颇有点“心灰意冷”之色,神情萧疏的对眾翰林和庶吉士说道:

“寅在玉庐(翰林院),与诸位仁兄交好三年,相处十分融洽,寅感念至深。今日一別十分伤感。然君命难违,寅就此拜別,诸君保重啊。”

“皇长子殿下,就拜託各位和满朝袞袞诸公了。”

朱寅说完,当著眾人的面,再擬一道题本。

大意是,战场刀枪无眼,自己难保能平安回来。希望离京之前,能再见一次皇长子,以全君臣、师生之义。

眾翰林见到朱寅的题本,都为之感动。

朱稚虎,真志虑忠纯之臣也!

朱寅很会结交朋友,加上名气大,又宋江一般捨得钱,在朝中人缘很好。翰林院各厅的翰林官,以及庶吉馆的庶吉士们,更是和朱寅“情深义厚”。

如今见到朱寅要离开翰林院,都是依依不捨。

朱寅在翰林院的昌黎祠,焚香祭祀韩愈,说道:

“寅入玉庐三年,遥思先生风采,梦神往之。我辈翰林,岂独待詔於文苑,亦可赋诗於塞上也。但为国家社稷,文人未尝不可马革裹尸。寅若有回京之日,必祷先生灵前。”

眾翰林、庶吉士闻言,不禁为之泪目。遂一起与朱寅祭祀昌黎,为朱寅祈福。

接著,眾人一起送朱寅离开翰林院,曦嘘不已。

想不到连中三元的大明神童,居然被迫离开翰林院,去边塞监军平叛。

三年苦心教授陛下的儿子,结果换来这个结局。

陛下如此薄待忠臣,实在令人齿冷!

眾人不禁想起之前於仁劝諫皇帝的《酒色財气疏》,都觉得於仁骂的对,皇帝越来越不像是圣君了。

雒於仁被削籍为民,如今朱寅也被赶出京师。

朱寅离京前的最后一道题本,再次引起了群臣的注意,

沈一贯等人隨即上奏,希望皇帝准朱寅所请,让他离京之前,和皇长子师生拜別。

这一次,就是不待见朱寅的首辅王锡爵,也以首辅身份,上密揭给皇帝,请求皇帝允朱寅所请。

首辅不喜朱寅是真,可一码归一码,他赞同朱寅拜別皇长子、维护国本的举动。

恶其人,却不废其行。

皇帝也觉得理亏,虽然铁了心要將朱常洛再次禁足在景阳宫,可眼见群臣纷纷上奏,只能勉强同意了朱寅的奏请。

允许朱寅在皇极门右厢房再见一次皇长子,师生拜別。

朱寅得到旨意,当即准备进宫,和朱常洛道別。

这一番道別的戏码,固然是为了赚取朝野的口碑名望,也是真想再见朱常洛一面。

並非全是演戏。

因为朱常洛再次被禁足景阳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

三年师生之情,总该道个別才是。

大內,景阳宫。

景阳宫属於东六宫之一,是后宫最偏僻、最狭小的嬪妃宫殿,就在后宫东北角,距离皇帝所居的乾清宫最远。

可距离宦官所居的东五所又最近,只有一墙之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景阳宫属於东五所的一部分。

九重深宫,红墙黄瓦的凤阁龙楼之中,偏僻的景阳宫显得很不起眼。

后宫有东、西十二宫。其他宫殿的规格都是面阔五间,唯有景阳宫的面阔只有三间,相对很是狭小。

风水上,景阳宫属於良位,不利於居住,乃是不吉之所。所以,景阳宫向来是幽禁犯过或者失宠嬪妃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冷宫。

作为紫禁城中的冷宫,景阳宫几乎没有草树木。即便眼下已近三月,

春光明媚,可这宫院中也难以看见春色,只有冰冷的青砖,高大的院墙。

此地人少,也少有人来。就算有人来,也是窥探、监视王恭妃母子。

宫院大门经常上锁,以至於锁头都锈跡斑斑。

王恭妃作为皇长子生母,又是妃位,也没有犯错,其实不应该幽禁在景阳宫。

更別说,偏僻狭小的景阳宫不是王恭妃一人居住,还有皇长子朱常洛。

母子连同仅仅四个宫人,住在这里已经八年了。

景阳宫再狭小,也是一处宫殿,占地足有几十亩,拿到民间也是一个大宅子。可是这么大的地方,只有六个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